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9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90篇
教育   18189篇
科学研究   1615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439篇
综合类   389篇
文化理论   35篇
信息传播   1144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323篇
  2022年   325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313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474篇
  2015年   932篇
  2014年   2395篇
  2013年   1424篇
  2012年   1669篇
  2011年   1729篇
  2010年   1465篇
  2009年   1252篇
  2008年   1638篇
  2007年   1134篇
  2006年   834篇
  2005年   818篇
  2004年   751篇
  2003年   841篇
  2002年   508篇
  2001年   454篇
  2000年   482篇
  1999年   194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针对冲击射流传热问题,传统的2方程k-ε湍流模型难以准确预测,采用了3方程k-ε-f_μ湍流模型进行射流传热数值模拟。首先,通过将传热的数值计算结果与文献实验数据结果作对比,验证了所建立的数值模型在预测努塞尔数分布及其二次峰值位置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又研究了低温欠膨胀音速冲击射流流场冲击壁面的传热特性,得出:不同压比工况下,二次峰值的位置随着压比的增大向壁面射流流动方向移动;不同冲击距离工况下,当冲击距离在一定范围内,压比的增大对努塞尔数影响不大,仅使二次峰值的位置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2.
“数感”是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小学生数感培养,对改善学生数学学科学习方式,提升学生数学学科认知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小学数学教师围绕数感培养的教学目标,从对接生活、合作分析、创新实践等角度展开积极教学应对,推出更多项目化、体系化的数学学科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环境和应用场景,为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相似文献   
123.
在部分线性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基础上,引入了不可观测的固定效应,研究了模型的估计问题。首先引入虚拟变量消除固定效应带来的影响,然后应用轮廓最小二乘估计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接着对模型中的变系数基于B样条基函数展开的方法逼近,再对模型中的未知系数函数进行估计,最后通过Monte Carlo模拟方法验证了当解释变量取自于不同分布时,模型的估计在有限样本下具有良好的估计效果。  相似文献   
124.
白文昊 《现代教育科学》2022,(2):111-115+122
教师发展共同体旨在超越科层制管理与控制意义,践行知识共享,提升教师发展的专业协同;借助对话协商,实现教育群体的智慧融合;涵养教师文化,回归教师发展的专业自觉。分布式领导直击学校科层管理体制的痼疾,其核心要义是赋权、协作、分享与合作。分布式领导的理念与教师发展共同体的价值取向高度耦合。以分布式领导理论审视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建构,需要学校的“去中心化”领导、教师群体的赋权增能、教师专业成长的协同共进。具体实践进路包括:建立发展愿景,变个体进步为共同体发展;赋予领导权责,变教师被动参与为主动发展;增强角色认同,变忠实执行者为分布式领导者;倡导专业合作,从精英引领走向共享共生。  相似文献   
125.
杨志 《江苏教育》2022,(59):71-72
<正>改革课堂教学,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双减”政策要求的“课堂提质增效”起到关键作用。笔者将几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称为“变式”教学,即教师根据不同的学情、不同的课型尝试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笔者打破传统的“听文章—泛读—精读—回答问题—学习语言点—语法结构—随堂巩固”的模式,采用“变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具体来说,主要采用以下四种“变式”教学。  相似文献   
126.
张英豪 《新闻传播》2022,(14):128-130
在多元化的媒介环境下,受众选择接收信息的内容、方式、渠道、时间都发生明显变化,受众可以自主作出选择,只有将听众变成用户,广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听众如何变用户?本文给出主要途径:为用户画像,强化垂直服务;深耕融媒,增强粘性;个性定制,精准触达;探索用户会员制,提升媒体价值。  相似文献   
127.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各大媒体报道纷至沓来。在对新冠疫情的一系列报道中,数据可视化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传播角色。本文以澎湃美数课微信公众号新冠疫情专题报道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其报道特点、内容以及视觉传播效果,并对可视化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为我国数据新闻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对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8.
通过引入若干个参数,定义了一个全平面上与指数函数关联的核函数。借助实分析的技巧,特别是权系数的方法,建立了一个全平面上半离散的Hilbert型不等式。通过构造特殊的序列和函数,证明得出所建立的半离散Hilbert型不等式的常数因子为最佳值。文末对核函数进行特殊化,并引入Catalan常数和Euler数,得到了若干有趣的特殊结果。  相似文献   
129.
《变形记(节选)》和《促织》这两篇课文有着同样的"人变虫"主题,这给教师践行"1+X"的阅读理念提供了素材,适合采用对比阅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0.
王国韬 《新教师》2022,(3):52-53
<正>随着教学的深入,广大数学教师发现数感主要是对“数”的感觉,然而学科中还有一种是对物体的“量”的感受,即量感。它的提出也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与认同。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量感的内涵和培养路径,供同行商榷。一、量感的内涵笔者通过翻阅文献,发现对量感的内涵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把量感归并在数感之内,即量感是数感的分支。第二种,认为量感和数感各自独立。数感是对数的关系、数的运算等方面的感悟,量感则是透过感官在大脑中对物体度量的感悟和直觉。可测物体的“量”都需要用“数”表示,只是单位有所不同,量感可以表现为“数+单位”的数学表达。笔者比较赞同后一种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