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5篇
教育   1013篇
科学研究   192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32篇
综合类   40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67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中文图书套录编目,可以说是现代化编目工作中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中文图书套录编目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提高书目数据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2.
在近代翻译史上,林纾是一位争议较大的翻译家。他不懂外语,又用文言文进行翻译,与他人合作先后翻译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语言生动,引人入胜,风靡一时。本文以目的论为原则,拟对林纾的译本《黑奴吁天录》进行细读以解释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73.
74.
《太原大学学报》2019,(3):40-44
变形小说充斥着大量的虚实关系。现实与虚拟两个时空并存于变形小说,后者是对前者的模拟与再现,常存讽刺意味;遭遇者是异类与现实的媒介物,作者借助他推动情节发展,读者借由他认知异类世界;作者多用谐隐手法描绘异类,暗示其本相,带有文字游戏的色彩。《东阳夜怪录》作为此类小说的集大成者,继承和发展了变形小说的虚实观念与叙事手法,情节设置合理,人物塑造丰富,极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5.
培根曾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因此读一本好书,往往能使人生出许多感悟与体会,在一本书中畅游常常让人感慨万分,有时一句话所包含的内涵就让人受益匪浅。怎样才能把这些独特的感受保留下来?其中,写读后感是一种最好的记录形  相似文献   
76.
"次山铭叙"是元结一组共二十四篇铭文之序的合称,始见于明代《名山胜概记》各书。元结作品中以文体而论,铭文最多,这一特点与他所主张的古文运动有关。而后世将其铭文中的序文独立出来,又合编为一组,突出体现了元结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侧面,使其具有了更加鲜明的文学及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7.
中文图书套录编目若干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目前中文图书编目中套录数据的来源,针对套录数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套录编目的优点,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8.
王重阳的《全真集》最初分为前后集,《道藏》本把前后集合并,并把原书的各卷从前到后依次排列。“教化集”最初分为上部《下手迟》(今《重阳教化集》卷一)、中部《分梨十化》(今《重阳分梨十化集》)、下部《好离乡》(今《重阳教化集》卷二、三)。其中的七篇序分为总序与别序,且它们最初的排列顺序可考证还原。《丹阳真人语录》作于1184年到1241年之间,其后的相关传记对它都有过参考。《体玄真人显异录》的成书时间最早在1197年至1214年之间,最晚在1241年之前。《道藏》本《太古集》不完整,缺失约一万八千字的“诗词歌赋”。  相似文献   
79.
<宪章录>是明代薛应旂编纂的一部记载本朝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史料价值颇高.该书通过原文照录、剪裁融合等方法,广泛征引<实录>、<宝训>、野史笔记及口碑史料等各类文献,在史料上表现出博洽、珍贵、慎核等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0.
中国禅宗"顿悟"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对后世的哲学、文学影响深远,其思维方式和意义结构的方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以<碧岩录>公案为研究对象,分析认为中国禅宗"顿悟"的思维方式并非神秘而不可认知.首先,顿悟要求不拘泥于佛学经典,这是其实现的必要条件;顿悟的结果必然有创新性的建构,这是其实现的充分条件.其次,从其整体的思维形式看,呈现出非线性、并行的特点.再者,从顿悟的方式来看,则是积极采用了符号建构策略,有意解构符号结构的相互关系,促成符征到符旨的指涉呈现多义性和跨越性,从而统一其实现的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总而言之,禅宗顿悟实则为符号的般若,在大千世界和万千生活中体现出灵活多变的形态,空灵澄明的文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