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8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谈《琵琶行》中音乐描写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起始、发展、跌宕、高潮、结束"五个环节赏析<琵琶行>的音乐描写,在与刘鹗的<明湖居听书>、林嗣环的<口技>比较中,突出<琵琶行>正面描摹音乐的高超技艺.  相似文献   
23.
校园口技     
不玩LES背景:大半夜滴,经常见小正童鞋还在网上晃悠。春艳jJ动了邪念,前去搭讪。  相似文献   
24.
口技》一的作是清代顺治年间的进士林嗣环,该中有几句是这样的:“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笔在研读此时,发现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对这几句的翻译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5.
口技,作为一种模拟技艺活动,在我国已经有将近3000年的历史了。《史记》中记载孟尝君门客中的鸡鸣狗盗之徒,模拟鸡鸣狗吠,以帮助孟尝君从秦国脱险的情况就说明了这点。魏晋之际,吟啸之风特盛,模仿动物鸣声更是习以为常,龙吟虎啸驴鸣,无不以假乱真。  相似文献   
26.
清代人林嗣环著的《口技》,通过描写一场口技表演的宴会,展示了口技艺人高超的表演艺术。读罢此文,为表演者的表演艺术惊叹不已,更为作者对本文的精巧构思折服。思索后,我认为有以下四点特别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27.
【教学依据】《口技》是林嗣环为其《秋声诗》写的序言的一部分。作者的本意并不是写口技,而是为其诗集写的前言,他在写完《口技》后说:“嘻,若而人者,可谓善画声矣!遂录其话以为《秋声》序。”显然,作者是借口技人“善画声”说明《秋声》“善画声”.即善于绘声绘色地描写自然万物和社会生活。姑且不论他的《秋声》如  相似文献   
28.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笔者以为授人以渔在文言文教学中可探索的空间很大,能真正体现新课标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新课程标准下提倡的当今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主导指的是主要的并且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作用。也就是说在课堂上教师由场上的  相似文献   
29.
口技》一文,紧扣"善"字行文布局,真可谓句句写"善",字字写"善"。一善,通过正面描写,强调摹拟声音难度之大,直觉刻画口技者之善1、难度大体现在声音种类多。有犬吠声、妇人惊觉欠伸声、夫呓语声、儿啼声、妇抚儿乳声……全文共摹拟了二十余种声音。足见声音种类之多。2、难度大体现在每种声音非单一的而是复合的,非单纯的是富有情境的。  相似文献   
30.
李雪玲 《师道》2005,(10):32-32
那是在学习《口技》这一课时发生的事。这篇课是要求学生背诵的,我也很早就提醒了他们在预习和上课时要有意识地记忆。只是孩子们天真烂漫、爱玩的性格使他们忘记了这件事。但我以为他们还是有人可以背出来的,就算不是很好,也差不多能完成。于是我满怀信心地问:“可以把《口技》一背出来的同学,请给大家背一背。”刚才还很兴奋的学生,马上就安静下来了,没有一个举手的,都把头低下了。我在教室里巡视了一番,大家沉默了一阵,还是没有人把手举起,连成绩最好的小敏也没有举手。我此刻才明白了:他们背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