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15篇
科学研究   68篇
各国文化   25篇
体育   42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6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21.
<正>我很高兴把我的书介绍给中国读者。在此书中我质疑了两个在当今西方社会很普通的假定。其中第一个是,现代西方社会本质上是从古代希腊—罗马发展而来的产物,与古代中国没有一丁点儿关系。第二个是,古代世界在每一个重要的  相似文献   
722.
传统在中国画中有着超乎寻常的地位,它对于中国画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个问题背后都隐藏着它的身影,它使得中国画家注重师承,甚至要求笔笔有出处。师古人即学习传统,师造化即师法自然,师古人与师造化,互为因果,相互联系,构成了中国画的学习与创作的体系。  相似文献   
723.
语文学科既有科学性,又有人文性.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即说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写起来顺手的一种对语言的直感直觉能力.语文是有声的艺术,学习语文就要朗读.朗读、背诵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素有重视诵读的优良传统.朗读,作为传统语文学习的"法宝",到现在渐渐销声匿迹,成了语文教学的"死角"这实在是教育教学中一大遗憾,造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当今大力提高素质教育形势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注意实效,古人传下的学习"朗读法宝"要传下去.其意义和方法结合笔者的实践,谈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24.
一、巧设比喻,在启发引导中让人轻松接受道理学生在学习《寡人之于国也》这篇课文的时候,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谈话的话题是梁惠王‘于国尽心’,但本国之民不加多的困惑;下文孟子谈到‘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情形,是否有点牛头不对马嘴?”  相似文献   
725.
吉利红 《文教资料》2008,(19):113-115
古人云:"美人之光,可以养目;智者之诗,可以养心."<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26.
错位的滋味     
古人做诗,讲究"滋味".梁代钟嵘在<诗品序>中力倡"滋味说",强调诗歌能够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才是"诗之至也".他所说的"滋味",具体指"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就是在塑造形象、表情达意上,要细致而深刻,才能言近旨远,耐人玩味.  相似文献   
727.
鲁渊 《现代语文》2007,(3):118-119
中华民族自古有"温良恭俭让"的传统.战乱、灾祸带来死亡和破坏,善良的人们厌恶它、惧怕它、诅咒它.加之古人的愚昧和迷信,认为语言与所代表的事物有某种必然联系,把表示战乱、灾祸的词语看成是战乱、灾祸本身.人们在心理上产生恐惧感、忧郁感,并设法在语言活动中避凶就吉,用相关词语指代.古人对战乱与灾祸的婉辞主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