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307篇
  免费   453篇
  国内免费   591篇
教育   324213篇
科学研究   13836篇
各国文化   548篇
体育   4615篇
综合类   6149篇
文化理论   882篇
信息传播   15108篇
  2024年   1215篇
  2023年   4568篇
  2022年   5345篇
  2021年   6942篇
  2020年   7587篇
  2019年   9623篇
  2018年   4766篇
  2017年   7471篇
  2016年   8824篇
  2015年   10963篇
  2014年   24177篇
  2013年   20607篇
  2012年   23678篇
  2011年   31219篇
  2010年   26526篇
  2009年   23511篇
  2008年   25036篇
  2007年   17850篇
  2006年   17934篇
  2005年   16877篇
  2004年   21982篇
  2003年   15566篇
  2002年   11006篇
  2001年   8338篇
  2000年   8000篇
  1999年   1463篇
  1998年   906篇
  1997年   682篇
  1996年   545篇
  1995年   447篇
  1994年   399篇
  1993年   283篇
  1992年   304篇
  1991年   223篇
  1990年   272篇
  1989年   13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0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吕刚 《学语文》2004,(4):52-52,48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我以为,必须采取个性化习作训练。一、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教师指导学生训练时,在充分发挥课本上的听说训练作用的同时,将作文训练的内容向生活延伸,向不同的学科延伸。教师要善于设计有利于个性发挥、张扬的多种训练方法,不断强化、巩固学生个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2.
耳朵和眼镜     
  相似文献   
113.
114.
《尊严》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七课的一篇课文。  相似文献   
115.
迄今,学术界对于技术的争论一直持久不衰。在这种“百家争鸣”中,许多有识之士都从不同的侧面,对技术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但是,对于技术与社会和文化关系的研究,至今还处于不系统的探讨之中。陈凡、张明国两位教授合著的《解析技术:“技术—社会—文化”的互动》一书,显示了与以往同类研究不  相似文献   
1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应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17.
王凤 《青海教育》2004,(1):40-41
《语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我们将如何落实《语课程标准》,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成为阅读的主体呢?  相似文献   
118.
沈雅源 《学语文》2002,(6):18-18
阿长是鲁迅笔下一个旧式女人的典型。作为回忆性的艺术形象,鲁迅有意避开了惯用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写法,差不多采用纯白描的技巧,用“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全部事实,把阿长与她的故事和盘托出,成为教者动心、习者受益的事。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重点研讨阿长身上的“人气”。  相似文献   
119.
中国古代判词板具表达力和艺术魅力,其劝导和说服策略体现在以礼法和经义为据,引用典故或史实说理、从社会正义和生存伦理角度说理以及基于具体案情析理4个方面.而其修辞艺术主要表现为修辞格的运用、判词诗化,言辞和事实的润饰与剪裁等.  相似文献   
120.
马海芳 《陕西教育》2009,(10):39-39
互动是当前课程改革中的常用词语。“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为什么我们陕北的民歌能够久唱不衰,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与人互动、人与景互动、人与物互动。在一系列的互动之中。陵北民歌完成了它的传承、发扬、延续,其生命力就在于“互动”二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