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5699篇
科学研究   230篇
各国文化   43篇
体育   92篇
综合类   343篇
文化理论   27篇
信息传播   20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468篇
  2010年   471篇
  2009年   566篇
  2008年   652篇
  2007年   536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294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65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女性不仅从此失去了她们受尊敬的社会地位,对财产的管理权,而且"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单纯的生孩子的工具了".[1]而这也仅仅是在和平时期女性才能拥有的命运,在动荡不安的政治风雨中,她们还会仅仅因为是那些在政治和经济上遭了厄运的男人的妻子,甚至儿媳妇而命途多舛.  相似文献   
92.
窦娥的困惑     
温斌 《现代语文》2006,(9):118-119
关汉卿在中国戏剧史上领军地位的确立得益于他诸多悲剧的创作和悲剧人物的塑造,尤其是对社会底层劳动妇女命运的关注和思考,由此产生了中国学史上第一批以独特的人生境遇和艺术魅力鲜活予历代人物画廊的女性形象,窦娥就是其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93.
奠定曹禺在我国现代戏剧史上不朽地位的主要是他的悲剧作品.1937年后,在国事和家事的双重影响下,曹禺的现代性立场发生了位移,在悲剧观念方面,国家危亡、匡扶正义等宏大主题成为作家的主要表达对象,从道德立场来臧否人物.值得肯定的是,曾禺以文明对人的异化为出发点,创造了在文明的压迫下遥渐失去人性光彩的戏剧形象,在对文明的反思中,他不仅发出了对传统文明的质疑.也表达了对人性的隐忧,这种反思是具有前瞻性的,曹禺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反映了旧社会压迫人、剥削人的残酷现实.  相似文献   
94.
罗萍 《华章》2011,(24)
"王子复仇"是<哈姆莱特>的中心情节.该剧可谓莎士比亚悲剧的代表作,但其不朽的艺术魅力究竟何在?通过细读,本文试图逐层剖析<哈姆雷特>的悲剧意味,进而揭示本剧丰富隽永的内涵.  相似文献   
95.
<德伯家的苔丝>是十九世纪后期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是英国文学史上蕴涵最深的悲剧小说之一.本文尝试从挖掘苔丝个性出发,探究其反叛不公的阶级社会,虚伪的宗教,腐朽的道德传统和不幸的婚姻命运的表现.  相似文献   
96.
崔晓晴 《海外英语》2011,(1):196-197
作为西方文艺理论的鼻祖,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阐述的悲剧理论对于现当代的西方悲剧作品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就可以悲剧情节,悲剧人物以及悲剧功能的角度进行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97.
王辉 《华章》2011,(23)
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描写了一个无可挽回的悲剧性毁灭.苔丝的命运始终受宿命控制,而在种种偶然性因素的牵引下走向毁灭.本文从哈代的宿命论思想出发,结合小说中的偶然性因素,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苔丝的性格特征等多角度探讨造成苔丝悲剧命运的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98.
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孔乙己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他没有进学,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极其低下,甚至连他的姓名都是别人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的一个绰号;他常遭人欺凌,皱纹间时常夹一些伤痕;当他最后一次用手坐着来到咸亨酒店喝完人生  相似文献   
99.
我很胖,身高1.60米,体重却有57.5公斤。主要是因为从小不太注意自己的形象,毫无顾忌地吃喝所致,当然也有遗传方面的原因。从前我并不为此担心。  相似文献   
100.
刘少杰 《文教资料》2011,(24):28-30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心理描写的杰作,作品着力塑造了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形象:他们从中世纪的蒙昧中苏醒过来,在近代黎明的照耀下,力求实现自己雄心勃勃的野心。然而,由于时代的束缚和自身的局限,他们同环境和自我内心矛盾的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和毁灭。本文力求分析《麦克白》中作者所赋予作品的人性的无尽的欲望与永久毁灭的辩证哲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