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246篇
科学研究   9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40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5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329篇
  2014年   693篇
  2013年   428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437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337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邓晓妮 《文教资料》2011,(25):60-61
高中课本中有很多吟诵月亮的诗文,涉及"星"的却很少。其实,星星也是文人抒情的载体,他们常常借星来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情、悲壮之情,以及美好的生活情趣,等等。本文对高中诗文中出现的"星"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02.
语文教学的问题实质是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问题,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重“文”还是重“言”,仍然是文言文教学纷争的焦点。面对文言文教学的困惑,笔者认为无论是面对高考,还是面对新课程素质教育,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突出基础,以“言”为本,追求“言”与“文”的和谐统一。具体地说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扫除“言”的障碍;重视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逐步解决“言”的问题;反复朗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因“言”释“文”。  相似文献   
103.
唐嫒媛 《语文天地》2011,(12):20-21
在新课改背景下,诵渎教学仍存在很多误区,如:把朗诵理解成了背诵,把背诵的熟练度与默写的准确性作为衡量诵读教学成效的唯一尺度;诵渎的范围、方式选择不当;语文课上朗读成了必有的环节,但缺少点拨指导,流于形式;等等。有感于此,笔者以为要理解诵读教学的内涵,课堂上的诵读要适度、精当,并且要抓好平时的诵读与积累,以课下促课上,二者相结合,才能创造成功的诵读教学。  相似文献   
104.
古诗文教学最主要的方式是背诵积累。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情况,笔者展开了一定的实践研究,初步探索出以下一些古诗背诵指导的方法。一、能读于赋,则能为之专家对于幼儿诵读的理念是:背诵经典不要解释。不管懂不懂,只管多接触。语文的学习是靠日积月累,不断熏陶。  相似文献   
105.
一、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诵读古诗文将为每一名学生的终生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使孩子们腹有诗书气自华,让中华  相似文献   
106.
吴玉洁 《课外阅读》2011,(9):272-272
文言文难学,对于偏远农牧区的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更是难上加难。从小说本民族的语言,语言环境缺失,知识面狭窄。没有受到多少汉语古代诗词的熏陶,唯一的功底就是小学学过少量浅显易懂的古诗,因此,他们学习古诗文的基础薄弱。把学习古诗文当成枯燥无味的苦差事,缺乏兴趣,没有饱满的学习热情。面对这一状况,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摆脱困境,走向学习古诗文的光明大道呢?我进行古诗文教学时,在“导人、诵读、拓展”等方面做了大虽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7.
刘雪璠 《课外阅读》2011,(5):1-1,105
阅读积累是积累的主要渠道。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注重积累词句、句式和人文修养,并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摘录、活动进行积累。  相似文献   
108.
刘建刚 《课外阅读》2011,(11):65-66
诵读经典是人类几千年来总结出的最经济、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传承文明是教育的重要责任。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人的道德品性、提高教育质量,必须从转变人心入手;让孩子们来诵读经典,从根上汲取丰富的营养,在他们人生的转折时期,进行正向性的发展,早日形成正确的思维意识,形成良好的习惯,学会与人交往,学会真,善,美,学会用道德准则去处世。  相似文献   
109.
语文课堂不能缺少书声琅琅,只有在大量的诵读中才能感悟到语言文字之美.因此,教师不仅要处理好讲读的关系,还要交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培养语感.适当地采用多种读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0.
诵读不仅是一种较为科学、经济的文化遗传方式,而且对儿童人格的养成、情操的陶冶、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以及对民族精神的养成都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目标,即要求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古诗文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