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6423篇
科学研究   146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89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6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523篇
  2013年   485篇
  2012年   521篇
  2011年   683篇
  2010年   577篇
  2009年   475篇
  2008年   562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木兰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所编“新课标”语教材七年级下册,都把它选作了课。《木兰诗》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豫剧《花木兰》就是根据这首诗改编的,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娘子军连歌》就有“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的歌词。为拓宽学习空间,特编选本组诗歌,供同学们阅读。  相似文献   
23.
24.
古诗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师授课难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存在着诸多的困惑.虽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在4个学段都有相应的目标描述和教学建议,但是,教师在具体对一首诗进行教学时,常常会陷入困顿中,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教深了,怕学生听不明白;教浅了,诗歌的审美又出不来,感觉又没意思,所以,许多教师干脆简单处理:只要学生会背会写,能翻译就算是带领学生学过了.因为无论是小学学业水平测试还是中考,对学生诗歌检测也都仅仅停留在会背会写这一层面上.难道诗歌学习仅仅就是会背、会写就行了吗?  相似文献   
25.
教师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参与度,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6.
葛琼珍 《大观周刊》2011,(40):70-70
大凡得以传世的著作,往往是浓缩了人们的共同的心理感受,运用高超的艺术技法实现传达的效果,而名家名篇中的名句,已成为作者名字的另一个代称,具有更广的传播范围与影响意义。我们在课堂上对名家名篇名句的分析,看到的情形更多的如王栋生所描述的那样:“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到了课堂上,就仅仅变成‘一词多义、通假字、使动意动、提宾、定语后置——’之类的‘精讲’,讲得既深又透,字字落实,  相似文献   
27.
《古诗十九首》写作的年代、作者,历来被认为“古诗眇邈,人士难详”Ⅲ,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千古疑案悬而不决。木斋的《古诗十九首研究》以后来居上的阐发态势解密了这一组特殊的文字代码。从哲学与逻辑学的双重视角.都可以看出木斋《古诗十九首研究》方法论对学界的巨大启示。  相似文献   
28.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给小学低年级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是非常低的,因此,在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古诗的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培养学生对于古诗学习的兴趣,然后再利用一些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真正的爱上古诗,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9.
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从文字中感受美,加强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语文课堂才更具个性化色彩。在语文课中通过三种途径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正确认读,养成习惯;营造氛围,进入情境;熟读成诵,发展学生的思维。让语文课堂成为心灵自由高翔的天空,思想尽情展示的舞台,展现个性的原野。  相似文献   
30.
宁波读者周薇来信问:“我觉得孩子的记忆力不是很好,他刚刚学过的内容,经常记不住,在背诵文章时,我教他读了好几遍,他只记住了前面的一段内容,后面的结结巴巴,还是记不住。我非常恼火,经常为此责骂他,这不但无效,反而搞得一家人不欢而散。看上去孩子挺聪明的,怎么背诵起来就那么吃力呢?真不知孩子到底哪方面有问题。请教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