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7396篇
科学研究   188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67篇
综合类   179篇
文化理论   33篇
信息传播   168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53篇
  2022年   338篇
  2021年   309篇
  2020年   314篇
  2019年   336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346篇
  2015年   487篇
  2014年   921篇
  2013年   566篇
  2012年   589篇
  2011年   634篇
  2010年   531篇
  2009年   408篇
  2008年   462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陈林霞 《小学生》2011,(6):63-64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贵遗产,它们内容精粹,语言凝炼,意境优美,感情真挚。诗人根据表达的需要,语言高度浓缩、概括,情节跨度较大,具有很强的跳跃性,这就使诗中存在了许多“空白”之处。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合理的想象,把跳跃过的情节补充出来,  相似文献   
32.
从改革开放、北京奥运会再到上海世博会,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度不断升温,我国的饮食文化也越来越深受重视。于是,菜谱、相关菜名手册以及旅游宣传册等方面的教科书里所涉及到的菜名英译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也引起翻译界的不断关注,其中大量的优秀译名充分地展现了我国精深的烹饪文化。然而,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译名,刻板乏味、南辕北辙,给人带来混乱和困惑。  相似文献   
3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中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相似文献   
34.
让儿童体会古诗词中鲜明、独特而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丰富儿童的情感,发展儿童的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教学《山行》时我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35.
张芳  徐玉宇 《学语文》2015,(2):35-37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力求探索一种既适合小学生学习特点又能为初、高中学生学习打好基础的教学方法。建构一种重诵读轻讲析;重兴趣轻要求;重想象轻释义;重个性轻统一;重课内亦重课外;重过程轻结果的操作体系,如此才能实现课程标准的既定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36.
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尤其是选入中学课本的诗词,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极富美学价值。诗词教学对于陶冶青少年高尚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激励他们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呢?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诗词是激情与想象的艺术。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领  相似文献   
37.
38.
《考试周刊》2016,(72):26-27
本文分析与总结了岭南地区学生读不懂古诗词的地域性原因,在备考策略上有的放矢,使他们对古代的中原语言文化有更系统的感知,从而真正读懂古诗词表情达意的种种方式,掌握读诗的规律和技巧。  相似文献   
39.
有趣的玩具蕴含不少高深的物理,现象看起来非常简单直观,但分析起来需要普通物理甚至理论物理的知识.本文研究两个镶嵌雪花片在地面上的滚动轨迹.把雪花片(如图1所示)的侧边涂上颜料,在水平地面上滚动起来,颜料就在地面上留下两条对称的轨迹.仔细观察,这两条轨迹具有周期性,即某一特征曲线段周期重复.那么这个周期性轨迹是否具有解析表达式,周期长度与哪些几何(物理)量有关?  相似文献   
40.
卓欣莲 《海外英语》2011,(12):237-238
汉语中叠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体现语言韵律美、形象美、修辞美的典型手法,有着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叠词在多种文学体裁及日常生活语言中运用广泛。但是由于中英文不同的表达方式,汉语叠词,很难有效的翻译成英语。该文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叠词进行归纳对比,初步提出了一些汉语叠词的英译方法,并就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