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7178篇
科学研究   13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66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69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293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66篇
  2015年   372篇
  2014年   787篇
  2013年   556篇
  2012年   588篇
  2011年   653篇
  2010年   565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485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扬州某中学推行古典诗词考级引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北京晨报》消息,江苏扬州一所中学将推行古典诗词等级考试。学校方面表示,考级并非强制,意在推广经典诵读。这一消息引起了诸多争论,有专家学者,也有家长学生,支持者认为这对于古典诗词的推广、文化素养的培养乃至传统文化的传承都有作用,而反对者则认为,诗词无法被数据量化。据了解,扬州的这所中学将针对英文经典以及国学经典实  相似文献   
112.
鉴赏古诗词是一种较高层次创造性的活动,是读者运用形象思维方式,凭借自己的感性经验和理性认识对作品进行分析、品味、评判,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实现与诗人的心灵沟通和情感共鸣。那么,如何通过初中教材所选的诗词教学,让学生在鉴赏古诗词中获得典雅美的感受呢?  相似文献   
113.
很久以来,语文教学尤其在落后的农村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诵读教学严重不良的状况。其实,诵读,就是熟读和背诵的合称。诵读与朗读、朗诵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周礼·大司乐》郑注上说以声节之曰诵,可见诵略似今日吟唱,是出声读。诵读更侧重熟读,更强调对文本的玩味与理解。以诵读为主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称之为诵读教学法。必须指出的是,诵读与感悟、理解、创造力的培养并行不悖。我们不  相似文献   
114.
赵娟 《文教资料》2011,(24):59-60
中国古代诗歌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先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有极其高深的艺术造诣,但是在新时期却不被高中生熟知。作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走进古代诗歌,使他们了解并且喜欢诗歌。在潜移默化中,中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化知识,而且在修身养性、形成正确独特审美情趣方面会取得一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能背诵、默写诗句。 2、能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情地朗诵古诗。  相似文献   
116.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古诗词,都是千古传颂的名篇,是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艺术性的结合,其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化身、美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利用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呢?  相似文献   
117.
本文对学生在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中的答题失误现象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探析.对老师的复习指导,有一定借鉴作用;对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更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8.
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中合理运用背诵方法,充分发挥背诵的功能,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9.
许娟 《语文天地》2011,(20):3-4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多篇古典诗词。这些古诗词多数是中国古代杰出诗人的代表作,在经过时间长河的洗礼后,依然熠熠生辉。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充分感受  相似文献   
120.
唐嫒媛 《语文天地》2011,(12):20-21
在新课改背景下,诵渎教学仍存在很多误区,如:把朗诵理解成了背诵,把背诵的熟练度与默写的准确性作为衡量诵读教学成效的唯一尺度;诵渎的范围、方式选择不当;语文课上朗读成了必有的环节,但缺少点拨指导,流于形式;等等。有感于此,笔者以为要理解诵读教学的内涵,课堂上的诵读要适度、精当,并且要抓好平时的诵读与积累,以课下促课上,二者相结合,才能创造成功的诵读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