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870篇
科学研究   5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32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55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588篇
  2013年   372篇
  2012年   388篇
  2011年   396篇
  2010年   344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顾成欢 《考试周刊》2023,(39):40-43
“读思达”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积极成果。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面临阅读难、理解难、思考难、分析难等实际问题,应用“读思达”的方式可以基于阅读、思考与表达,逐步解决学生古诗词学习的问题,同时也为教师开展古诗词学习提供教学思路和手段。“读思达”理念可以提升学生古诗词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合理地表达,能用恰当的方式展示出古诗词的情感和文本内容。  相似文献   
172.
肖慧艳 《考试周刊》2023,(14):43-46
传统文化是古人智慧的凝聚,而古诗词则是展现这一智慧的重要载体。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了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优秀文化的渗透来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审美情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古诗词教学的多元化探索,并且通过在古诗词教学中强化传统文化渗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让学生在优美语言的欣赏中获得全面的发展。文章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展开了一番叙述,通过深入挖掘古诗词作品当中的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对古诗词文化的理解更加丰厚,让学生可以深入古人的思想,品味中华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3.
新课改背景下,古诗词文第一课堂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难以满足广大中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有着延伸与拓展功能的古诗词文第二课堂亟待学校和教师积极探索与开展。基于语文的基本性质和第二课堂的开放性、自主性,古诗词文第二课堂可试分为“研究型”“学科渗透型”和“实践型”,其评价体系也应朝着过程性、质性和多元化方向完善,以期能与第一课堂紧密结合、互补互渗,充分发挥古诗词文的育人功能,为中小学古诗词文教学活动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4.
美育即审美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具备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的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审美创造作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一个关键要素,对其内涵进行了解读,并在各学段中对古诗词教学的美育做了相应的目标设置,把古诗词本身的美学价值呈现给学生。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可遵循以下路径:知人论世,深入文本挖掘美;勾连古今,情感互动呈现美;营造氛围,多策并用延伸美。  相似文献   
175.
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背景下,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体现在试题的题型、考查侧重点、命题方向、分值等方面。为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调整古诗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强化学生的解题技能。文章结合2010年至2022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分析了高考中古诗词鉴赏试题的主要动态,探索了实践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6.
王敏香 《教师》2023,(9):33-35
古诗词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将其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能让学生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进而树立起文化自信心。文章将从诵读引领、合理想象、文本赏析和知人论世等角度,探索文化自信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浸润式教学的有效策略,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诗词阅读和解析等活动中,不断强化其阅读体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7.
周玲玲 《学苑教育》2023,(13):87-88+91
古诗词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将人文教育渗透其中,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诗词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核心素养。文章基于人文教育在古诗词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融合诗词背景、开展诗句解析、加强阅读朗诵、渗透爱国教育、拓展教育资源等角度对人文教育在实际教学之中的策略进行总结,为学生搭建自我发展与深度学习的平台,从而使古诗词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8.
对外汉语教学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外国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汉语识记中国汉字,了解中国文化。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诗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古诗词教学存在着缺乏教材、课时分配不均、以及教师重视度不够等问题。通过对古诗词教学内容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教材的选择应谨慎科学;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古诗词教学应与文化教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9.
阅读共情力作为人文关怀的重要方式,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古诗词教学可以采用“激、体、悟、透”四步教学法和“熏、浸、刺、提”四字文学主张相结合的策略:创境激情,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之情;读演体情,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层理解;善想悟情,引导学生创新学习方法;品象透情,推动学生深入领会古诗词的意境,助力阅读共情力的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0.
陈爱华 《新教师》2023,(10):33-35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教师应指向核心素养,以审美的视角,适度融入学习资源,通过调序、增补、创生等策略重组教学内容,让教学更有质感;以比较、嵌入、熏染等形式组织教学,实现教学方式的重构,让教学更有张力;以课堂观察评价助推教学重构,将语用、理解、审美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古诗词的浸润中,提升核心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