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597篇
科学研究   3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9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学过enough这个单词后,有些同学对它在句子中的位置感到迷惑不解,弄不准该怎样判断它的正确位置。为了使同学们能准确掌握enough的用法,下面让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这个单词在句子中的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32.
33.
彭瑜 《文教资料》2011,(5):42-44
通过对缅甸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的分析,作者发现缅甸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量的汉语介词,但在使用中仍然存在着大量偏误。本文将从语义功能方面对语料中出现的介词进行分类分析,并解释其偏误现象,进而为缅甸学生的介词教学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4.
叶咏梅 《高中生》2011,(27):40-41
英语中,被动语态常用"be+过去分词"结构表示。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有不少动词的主动形式可以用来表达被动含义。一、感官动词(feel,look,smell,taste,sound等)和表示状态的系动词(keep,remain,stay,seem,appear,prove等)后接形容词、名词、介词短语或"to be+形容词(名词)"作表语时,这些动词常以主动形式表示被动含义。  相似文献   
35.
郭洪阳 《高中生》2011,(36):28-29
定语从句是高中阶段的重点语法,但同学们在运用它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失误,其主要原因在于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细节掌握得不够好。本期文章着眼于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选取以及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疑难点,以解决同学们在学习定语从句的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6.
肖小斌 《高中生》2011,(36):30-31
一、考查when,where,why的基本用法考点说明关系副词when,where,why引导定语从句时,分别表示时间、地点和原因。但并不是在所有的时间名词后就一定用关系副词when,在地点名词后就一定用关系副词where,在表示原因的名词后就一定用关系副词why引导定语从句,关键要  相似文献   
37.
时间指示语在日常语言交流活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拟从时间单位概念,日期和指示修语连用而构成的时间指示语,介词短语所表示的时间指示语探讨它们在具体运用中与时态和语境的关系,以便于正确运用时间指示语提高我们的交际质量。  相似文献   
38.
"V+给"中"给"的词性及相关句法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V 给”(动词 给 )中“给”的词性 ,有的语法书认为是介词 ,有的认为是动词 ,还有的认为“给”虽是介词 ,但“V 给”结合紧密 ,可看成一个整体 ,作用与一个动词相当 (有的甚至说“V 给”是一个词 )。由于上述分歧 ,各种语法书对“V 给 N1 N2 ”(“V 给”后带上两个名词性成分 )的分析也就不同 ,有的认为是双宾结构 ,有的认为不是。文章认为 ,“V 给”中的“给”是动词 ,“V 给 N1 N2 ”是双宾结构。  相似文献   
39.
介词虽是虚词,在句子中不作任何独立成分,但有些介词具有动态意义,可表现出动作的过程、趋向等。以to和from两个方向性运动介词为例,运用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有关理论成果——认知语境,对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40.
由于英语介词与汉语介词在数量上相差悬殊,因而很难做到一一对应,给翻译带来诸多不便。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不同表达方式的特点出发,对其如何恰切地翻译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