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69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经济的浪潮扑面而来,新经济是什么?很难有人说得清楚,有些人把新经济等同于梦想家加资本家,有人谇为它就是商业机会。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有一种说法,他说,新经济是以科技为燃料,以进取精种和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可以肯定的是,新经济是以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经济带来了种种商业机会。  相似文献   
2.
对伤害事故的另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尽量减少各种伤害事故在体育课中的发生,笔者在进一步探寻减少伤害事故发生几率的同时,对体育课中的伤害现象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一、正确认识伤害事故的本质。根据调查,在体育课中,皮肤擦伤、扭脚、关节脱位、骨折等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几种受伤现象,从运动医学角度出发,经过及时正确的处理,上述情况都能按时痊愈,不会影响正常的身体发育。对那些一见流血或脱位现象就惊慌失措的学生,在安慰他们的同时,更要向他们解释这种损伤的性质和应采取的措施,提醒受伤学生要沉着、冷静。 二、从培养学生勇敢、坚毅、不畏困难…  相似文献   
3.
王玮 《出版经济》2004,(2):52-55
随着"另类"一词的广泛流行,在这种概念炒作的大背景下,另类阅读逐渐跃出地平线.不仅受到出版界的关注,同时也吸引了阅读学的研究者.在轰轰烈烈谈论另类阅读的时候,我们有多少人能明确说出另类阅读究竟是什么呢?这种新的名词到底是商业炒作的产物还是社会潜在的文化暗流?它是否可以成为阅读学研究的一个领域?  相似文献   
4.
蒋永福 《图书馆》2004,(6):48-49
我曾长年在基层公共图书馆供职,也曾多年担任过馆里的领导职务。回顾过去的工作经历,感觉在基层公共图书馆开展工作困难很多,其中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经费紧缺。  相似文献   
5.
6.
张燕菊 《新闻知识》2005,(11):61-62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始,DV摄像机在我国迅速普及,并逐渐进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一些年轻人完全凭借直觉而非固有的技法拿起DV机,用个人的眼光,拍自己身边的生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创作出一批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个人DV纪实作品。在DV创作出现后的最初几年里,DV人的民间性和独立于体制外的身份及其作品中透出的“边缘”“另类”倾向,使他们的“个性化”作品往往不能满足于主流媒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认识张齐华老师,首先是从2003年听他的《圆的认识》开始,这一堂课用他的话说非常“华彩”,有些“另类”。尽管课堂教学中所呈现出的数学文化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厚重,尽管学生对圆的概念的理解不够到位,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听课的数学老师仍是有一种无比的震撼力,每个人都没想到枯燥无味、抽象严谨的数学课竟能如此的“美”。我想给评委专家的也会是这种感觉,要不然这堂课不会被评为2003年江苏省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赛课一等奖第一名。但对于这堂课,我们这些工作在第一线的老师只能“可远观而不能亵玩焉”,说白了就是中看不中学.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中的另类女性形象,与封建时代正统的女性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们见识卓异、性格独立、能力出众、刚强有为,尽管这类女性在书中出现不多,但意义非凡,在封建时代晚期的社会舞台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9.
晏扬 《教育文汇》2014,(16):14-14
近年来,国内不少媒体刊载关于美国深泉学院的报道。笔者曾在一篇文章中介绍了深泉的办学追求、个性和特色。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即便这么好的学院,中国城市里的80后、90后,基本上无人会选择它,因为它太“另类”,他们无法经受那样艰苦的磨炼和考验,在那里坚持学习和劳动两年。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世说新语》何以不收陶渊明的原因,各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诸家观点有其合理成分,但也仍有可商榷之处。将讨论重点置于东晋的时代风尚与《世说新语》的甄选标准,认为陶渊明的农本思想、抱朴含真理念、拙于言辞的定位以及高士之隐的追求等方面,与《世说新语》中名士们所崇尚的贵族化风流、人工美、崇尚清谈和好“通隐”等相背离,这才是导致陶渊明事迹不见于《世说新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