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9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中学教育》2007,(6):57-57
近来,文化圈仿佛进人了一个“颠覆”盛行的时期。王立群先生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称为“欺骗世人两千多年的爱情神话”,指司马相如对卓文君“骗财骗色”;李零先生将孔子喻为“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近日,又有胡觉照等学者发誓要把诸葛亮拉下“神坛”。  相似文献   
102.
宋诗话中涉及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材料有40则左右。这些材料分别对司马相如的思想行为、作品风格、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几个方面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粗略勾勒了宋人眼中的司马相如。在宋代,对司马相如的评论不但对前代的观点有所继承、发挥或补充修正,更有一些新的见解,表现出宋代文人研习司马相如的独特体会和心得,亦可见出宋代文人不同于前代的审美取向和文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3.
"我求你嫁给我吧,虽说我没车,没钱,没房,没钻戒,但是我有一颗陪你到老的心……"这段来自《裸婚时代》中男主角刘易阳的台词让"裸婚"发散着玫瑰色光环,虽然电视剧的后续发展基本让这一刻的感动"雨打风吹去"。在羡慕和自卑中纠结社会高压将"80后"逼成无房、无车、无存款的"三无人员",他们用"没房、没车、没钻戒、没婚纱、没存款、没婚礼和没蜜月"等诸多的"无"来诠释节俭的结婚方式。  相似文献   
104.
司马相如、扬雄的大赋作品不仅展现了汉帝国宏伟的气势和繁荣昌盛的面貌,开启了一代恢宏富丽的美学范式,同时也折射出古巴蜀人那“精敏、鬼黠”的文化性格,是巴蜀人人格的喻示和巴蜀悠久文化的载体。本文认为其散体赋那“架虚行危”的奇特想象、光彩夺目的图案美充分表现了蜀人葱笼的想象力,其作品中大量的生僻字词和同偏旁字词的运字特征恰恰又是蜀人对远古文明的崇拜与善于创造的个性展示,其作品兼容蜀文化、楚文化、中原文化的实际则又是蜀人封闭中有开放的文化个性的表征。  相似文献   
105.
黔北地区历来重视教育,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就有群舸人盛览,从游于司马相如,“归以授其乡人,文教始开。”东汉时,尹珍更是北上中原,师从许慎,学成之后,在黔北设立“务本堂”传播汉学,打通了儒家思想传入西南的文化通道,  相似文献   
106.
《玉台新咏》卷九所始载的司马相如《琴歌》二首并序,历代流传,异文渐多。明清以来的引录、校勘,尤其是逯钦立先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辑校,问题亦复不少。故作此校补,以向学术界同行请教。  相似文献   
107.
二千余年来,"文翁兴学"的作用被无限地放大。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央文化中心观和华夏文化正统观的作用使然。先秦时期所形成的"夷夏观"在秦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建立以后进一步得到强化,由此所形成的地域歧视和文化偏见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西汉最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之一司马相如的横空出世,也被纳入到中央文化中心观和中原文化正统观的解释框架下,文翁遣司马相如"东受七经,还教吏民","文翁化蜀"等,成为解读西汉蜀地为什么会出现多个令人景仰的文化名人的最好说词。考察相关史实和资料可以发现,司马相如与文翁并无任何关系。虽然前辈学者对此早就有研究并有所结论,但是至今仍有不少研究者不加辨析地沿袭三国时期蜀人秦宓所杜撰的司马相如为文翁弟子之说,并造成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对司马相如与文翁关系的辨析,并非只是关乎他们个人的评价,而且也涉及到如何认识中华文化共同体的构建、如何评价非中原文化核心区的文化体系等关键问题。汉代蜀地文化名人的兴起,并非历史的偶然,而是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交融、互学互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8.
109.
司马相如是汉代著名的辞赋家,被尊称为"赋圣"。但对他品行的争议始终存在,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以赀为郎"和"窃赀卓氏"。"赀选"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司马相如的"以赀为郎"是符合当时选拔官员的制度的,不存在买官一说。而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回到临邛的目的是为了利用临邛繁荣的经济环境去谋生,卓王孙"分金"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对司马相如名望的依附,不存在"窃妻""窃财"之说。  相似文献   
110.
作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司马相如的赋作在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对前代作家宋玉作品的借鉴与模拟.在这种相对集中的模拟中,司马相如体现和实现了对宋玉的接受,同时也在这种模拟的基础上完成了对汉赋体制的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