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3篇
  免费   1篇
教育   1312篇
科学研究   53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3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文[1]采用数学归纳法,用较长篇幅证明了如下定理:  相似文献   
22.
长期以来,我国绝大部分中小学基本上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与此相反,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基本上是循着观察、实验、经验、归纳、总结、分析、发现真理、验证真理的方法进行教学,我们把这种教学方法称之为归纳法。比较两种教学方法不难发现,归纳法使学生从小养成了注重观察、善于总结、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这一训练也为他们日后取得重大科学成就奠定了基础。我国要想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必须培养大批创新人才,而要培养这种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3.
在培根倡导并实践过的观察法和归纳法的指导下,通过对约翰·洛克“感官”的继承和改造,弗兰西斯·哈奇森独创了“道德感官”。“道德感官”不仅使道德从此真正找到了根植于人性自身的基础,而且使得英国经验主义的地盘从认识论领域扩展到了伦理学领域,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它为人类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提供了新的哲学基础和信仰基础,进而推动了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产生。  相似文献   
24.
用数学归纳法,对正态总体抽样分布中的两个定理给出了一种简单的证明,以期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5.
26.
强化命题证明一类数列不等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列不等式是近年来高考和竞赛中的热点题型,其中一类形如∑i=n0^n1/ai〈C(C为常数)的证明题难度较大.由于此类不等式的右边是常数,所以数学归纳法证明无法实现归纳过渡,但通过对归纳过渡过程的研究,可以放缩右边的常数,将命题加强为∑i=n0^n1/ai≤C-1/g(n),其中g(n)〉0表示关于正整数n的函数式,从而可以构造单调递减数列证明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27.
《考试周刊》2016,(98):149-150
对比法和归纳法在基础会计的学习中运用很普遍,在账务处理程序这章中尤为明显。通过对比法和归纳法能够快速理清本章的内容和之间的区别,帮助考生快速掌握本章内容。  相似文献   
28.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怎样运用归纳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从而达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29.
一个不等式的推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 [1 ]给出了下面一个三角形不等式 :设△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 ,则13 ≤ a2 +b2 +c2(a +b +c) 2 <12 ,①当且仅当a =b =c时等号成立 .本文将不等式①推广为 :设△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 .对于任意正整数n ,n >1 ,有13 n - 1≤ an+bn+cn(a +b +c) n<12 n- 1,②当且仅当a =b =c时等号成立 .证明 :根据文 [2 ],有an+bn+cn3 ≥ a +b +c3n,当且仅当a =b =c时等号成立 .由此易知第一个不等式成立 ,取等号的条件也成立 .下面证明第二个不等式 ,这等价于an+bn+cn<12 n - 1(a +b +c) n.③用数学归纳法 .当n =2时 ,由式①知式③成立 .设n …  相似文献   
30.
现成话语由于其现成性,在很多场合可以自发地涌到嘴边,这种自发的语言常常是歪曲自我的。现成话语把自觉的自我变成现成状态的自我,使真实的自我处在被现成话语淹没的情境中。因此,语言的苍白,乃是心灵的苍白。突破现成话语,也即突破现成的藩篱,找到个人介入社会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