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81篇
科学研究   57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140篇
综合类   43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日本"演歌",又称"宴歌"、"缘歌"、"颜歌"或"怨歌",是深受日本大众喜爱的一种歌曲。独特的音阶、富于韵律的歌词、充满情感的唱腔,是"演歌"独具的鲜明特色。其实,"演歌"是"演说歌"的省略语,其产生与自由  相似文献   
92.
走进园岭外国语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文化墙上“爱满天下”四个蓝色大字,寓意深刻,耐人回味。正所谓善教者以德为先,育人者以爱为本。学校始终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将爱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努力培养具有现代文化素养、民族情怀、国际视野的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公民。  相似文献   
93.
在人类发展的低级阶段,由于生活的变化无常,人们的内心产生不安定感,因此,辟邪、纳福、求吉心理随之产生,于是表达吉庆祥瑞观念的吉祥文化便出现了。吉祥文化自然成为文学素材。《诗经》中很多诗篇表现了吉祥文化,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春祈秋报、婚丧嫁娶、祝寿延年等祈祥纳福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94.
舒曼 《初中生之友》2014,(11):18-23
导语 查一路,安徽作家,曾在《读者》《青年文摘》等报刊上发表大量文章,并被收入各种选本。其作品以散文、小品文居多,风格唯美、语言隽永、寓意深刻,多从思辨的角度来审视人生,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95.
对于寓言教学,教师关注的往往是对寓意的揭示,强调的是结果,而教材编者更关注的是过程、方法,强调联系生活,活学活用。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容易陷入空洞说教的局面,认为教学寓言的重点在于揭示寓意、讲清道理,所以课堂上常常安排学生摘抄寓意、朗读寓意甚至背诵寓意的环节。  相似文献   
96.
柳氏民居"丹桂传芳"和"青云接武"两座牌楼下端坐着八尊颇具韵味的教化狮子,民间寓意为百世书香传家的柳氏家族教育子弟的人生8个阶段。仔细观察后妙悟,我们认为这是柳家把儒家伦理思想、礼仪规范、处世哲学和民俗文化等完美融合,以象寓意,以意构象,宣扬了家族的家风门望和美好意愿。  相似文献   
97.
蒋玲 《高中生》2014,(7):20-20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亮点,每一个班级也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我们班是一个"人才辈出"的班级,尤其是我们班的"吉祥三宝"。"傻宝"哎!说到我们班的"傻宝"啊,那个大嗓门,无人能及!她的笑声更是一绝,每次她一笑,准能像导火索,引燃笑声一片,让我们觉得她是那种"傻"得可爱的类型。记得有一部动画片,  相似文献   
98.
吉祥装饰图案渗透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装饰图案不仅仅是美丽的附属品,也是中国人寄托自己思想情感和生活愿望的重要载体,是通过象征手段来表现人们思想的文化符号。纵观中国吉祥图案的发展,中国装饰图案始终关注人生、关注实用、追求特质和精神上的功利,这也成为以吉祥为主题的“驱魔辟邪”“安居平安”的心理物化形式。  相似文献   
99.
梨木妆台     
正很小的时候就想着要出嫁。想出嫁不为别的,一心想要奶奶答应给的嫁妆,是一张很老很老的梨木妆台。那是奶奶当年的陪嫁。据说,奶奶的嫁妆摆了足足三里地,爷爷家腾出了三进院子还放不下。"辗转至今,就只剩了这一个梨木妆台和满堂子孙。"说这话时,奶奶脸上并无惋惜之情。梨木妆台周身镂刻着吉祥喜庆的图案,仿佛所有的好日子都在那上头过着。妆台的正面隐藏  相似文献   
100.
赵耀昌  一言 《阅读》2006,(3):30-3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歇后语。它浅显易懂、风趣生动、寓意深刻,大多富有讽刺和幽默的含义。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像谜面,后半部分像谜底,前后两部分之间有个停顿间歇。一般只说前半句,后半句(本意)则省去,让读和听自己去体会,故称“歇后语”。学一点歇后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积累.运用得当还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