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1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学语文主要是为中文系之外的其他专业的学生设计的,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普遍接受水平,不太深,力求简明,深入浅出.讲课时要注意扣住"语文",通过专题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学和文化有一个感性的和一定系统性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能多少引起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要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完整地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必须把人文精神贯穿在大学语文教学的始终.大学语文除了语言文学方面的内容之外,还应该兼有音乐、美术、舞蹈、电影名作等艺术欣赏方面的内容,以期达到拓宽学生人文视野,培养艺术感悟力,陶冶情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2.
名作细读》是孙绍振先生解读中学语文课文的代表作,在这本著作中,孙绍振先生立足于语言文字,紧扣文字展开解读。同时,还原法和比较法的运用,为文本解读提供了视角和方法,达到了文本解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3.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张岱写的一篇小品,笔墨精练,风神绰约,洋溢着诗的意趣。有人说它是“诗的小品,小品的诗”(吴战垒《散文名作欣赏》,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实为公允。这篇文章写了在连续下了三天大雪后,作者晚上独自到西湖湖心亭看雪及在湖心亭与客饮酒的经过,重点描绘了西湖的雪景,把白雪笼罩下的西湖描绘得淋漓尽致。静中有动,寂中有声,生动活泼,清新简洁,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的西湖雪景图。结尾的“痴”字,写尽了作者及二客对西湖雪景的痴迷。  相似文献   
24.
在中国文学史上,改写和模仿古代诗文名篇是常见的现象,像屈原的诗篇,贾谊的散文,枚乘和司马相如的赋,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仿效者不可胜数。这种活动,首先是出于对名作思想内容的喜爱,仿其文体而抒发自己的感悟;其次,在艺术形式方面是一种学习的途径,如同书法和绘画教育中的临摹,是不可或缺的训练;再次,也是一种逞才献艺的文人雅事和争强好胜的文字游戏。  相似文献   
25.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是在原教学大纲基础上把《西方音乐史》和《西方名作音乐欣赏》两门课程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新课。该课程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不但成为高校音乐专业的必修课,而且是音乐专业考研的必考科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高师课程教学理念和课程设计上仍存在一些亟待改革的空间。  相似文献   
26.
名作赏析     
【名称】无名女郎【时期】1883年【作者】I.N.克拉姆斯柯依(俄国)【规格】75.5cm×99cm【材料】布、油彩【藏处】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莫斯科)  相似文献   
27.
1942年,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就讲到:"应当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1946年,胡乔木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题为《短些再短些》的文章,倡导写短新闻、短通讯。上世纪50年代,新闻界前辈赵超构进一步呼吁文章要"短些、短些、再短些"。可以肯定的是,在国内新闻业内,新闻要短,  相似文献   
28.
邵建新 《教育文汇》2012,(10):46-46
孙绍振教授的《名作细读》在中学语文界影响较大。笔者也是这本书的热心读者。我读的是该书的修订版,读后受益不少。研读中,笔者也发现本书有一处微瑕:作者在分析毛泽东诗词《采桑子·重阳》时有一处“硬伤”。这处“硬伤”初版时就有,修订后仍未纠正。  相似文献   
29.
30.
高师"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改革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音乐史”是普通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音乐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在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完善其知识结构,适应基础音乐教育需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本文从课程结构、学习方式、评价模式等方面对高师“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意在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线索,树立正确的音乐史观,同时帮助学生找寻到学习本该具有的快乐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