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3311篇
科学研究   2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90篇
综合类   4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420篇
  2008年   373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71.
课程改革的历史告诉我们,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师本课程”,因为最终是教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教师关注与期待的不同,必定会引发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72.
姬秋芳 《陕西教育》2006,(10):20-20
一位教育家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教师要学会反思,并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教育教学研究,这样才能立足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取得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业绩和成果。一、对反思的认识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  相似文献   
73.
安徽淮北矿业集团朱庄煤矿全面推行“名师带高徒”教育模式,把各系列技术比武获得前三名的选手推选为“名师”,与职工结成技术对子,签订师徒合同。并通过举办模拟训练、技能竞赛、换岗训练等活动,引导青工岗位学技术、岗位钻业务、岗位上台阶,不断提高业务技能的熟练程度和实际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学技术、比技能的热情情。  相似文献   
74.
1985年的秋天,对我而言,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季节。10月19日,初识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便被他博大深邃的教育思想和令人耳目一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及人格魅力所折服,使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和追求从此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盘锦之行,收获颇多。不仅使我觉得。不虚此行”,而且深深感到,以魏书生为榜样,像他那样为人、做事,也将不虚此生!  相似文献   
75.
有幸在徐州聆听了特级教师张祖庆的一节课——《我盼春天的荠菜》。说是聆听不如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是一道丰盛的语文教学大餐,更是一次精彩的语文教学盛典。我由此领悟到语文教学的真谛,体会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见证语文教学新课改、新理念  相似文献   
76.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以热情和创造来引起人内心的激荡。无痕的教学,恰恰能够引起学生内心的激荡,激发出惊人的动力,并以最稳定的状态驻存在学生的内心世界里。教学应该是一种启迪感化,循循善诱,心灵交流的过程,武侠小说中轻功的至高境界是“踏雪无痕”,我想教学的最高境界也应该是“教学无痕”吧。让我们学习名师“教学无痕,精彩有痕”,悟道而后传道,让教学不留痕迹,让教学更有实效。  相似文献   
77.
薄俊生 《江苏教育》2011,(11):13-15
为了打造教育人才高地,苏州市教育局于去年开始实施以名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为载体的领军型人才培养工程,并以此带动全市教师队伍建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20个名师发展共同体活跃在城乡各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教改景象。释放名师自主成长的活力是苏州名师发展共同体的特质所在.也是其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8.
文章通过介绍首届“苏派名师”教学研讨活动中的两节高中英语课教学情况,展示了两位授课教师领会新课程理念,通过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设计和情境陶冶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展示自身扎实的专业素养的教学案例,并说明自己的所感所悟。  相似文献   
79.
2011年1月5日上午10点25分,中国语文界的一颗巨星陨落.敬爱的陈钟樑先生因心脏病突发,在上海不幸逝世. 陈钟樑先生,1937年生,我国第一代特级教师,上海市"名师工程"导师.曾任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是华东师大、上海师大、华中师大、四川师大等多所院校客座教授,香港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特邀研究员.  相似文献   
80.
认识林惠生老师整整10年了,我应该算是近10年他众多弟子中近距离接触比较频繁的一员。即便经常有机会见面,向他请教语文教学教研的问题,聆听他的讲座,和他交流思想,我依然对经常出现在自己身边的这位名师充满好奇。他朴素、儒雅、谦恭,虽年老体弱,仍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激情四溢、思想不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