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2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黄伟 《中华武术》2006,(11):14-15
李犂简介:1982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田径专业,当年800米以1分51秒与1500米以3分50秒的成绩位居全国前十名。1985年在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取得硕士学位(主攻生物力学),1993年完成体育和教育管理博士学业。他执教的拉加特(1996年从肯尼亚移居美国),目前1500米与5000米最好成绩分别为3分26秒34与12分59秒22.1500米曾分获悉尼奥运会与雅典奥运会的铜牌和银牌。2006年3~6月,中国派遣国内一流中长跑运动员赴美学习,受李犂亲自指点,受益匪浅。2006年8月的一天,他应邀与本刊特约记者有一番交谈。  相似文献   
12.
"独化论"是郭象哲学的中心话语,这一话语逻辑地蕴涵着同一性特质:"贵无"和"崇有"的同一;"名教"与"自然"的同一;"内圣"与"外王"的同一.这种同一性特质的展开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政治思想的保守性、名教观念和儒家思想的温和性是孔子修史采取曲笔手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东晋中期思想领域中玄、儒、道、佛的盛行致使王羲之的思想呈现多元化倾向,其中尤以玄、儒为甚。王羲之的多元化思想导致其多样化风,以写景叙事入手,进而转向言志抒怀、表达玄思成为其风主要特点。另外,言辞激切、悠闲轻淡之风也偶见于作品中。  相似文献   
15.
本阐述了魏晋玄学时期“名教”和“自然”的斗争历程。即:王弼“名教本于自然”——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裴“名教不离自然”郭象“名教即是自然”,而终于达成“名教”与“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魏晋时期,原始儒家所追求的理想性、非功利性的名教已经变得虚伪化、矫饰化和功利化。一批具有儒学知识背景的魏晋名士援道入儒,对自然与名教的关系进行辨析。王弼主张"化名教为自然",阮籍、嵇康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而向秀、郭象则坚持"名教即自然"。如果说阮籍、嵇康偏向于自然,裴頠偏向名教一端,那么,王弼、向秀、郭象则处于自然与名教之间。与先秦儒家化自然为名教相对,魏晋名士化名教为自然,并希望最终能够弥合自然与名教之间的紧张,实现二者的同一。  相似文献   
17.
嵇康美学作为玄学美学,他所谈论的“美”,多指人物美,而人物的“绝美”是与“道”合一,“志无所尚,心无所欲”。嵇康的人格美理想除了正面的立论外,还通过对“情欲”.“名教”这些违反人性自然和养生之道的人格丑的驳难和批判从反面作了丰富论证。音乐美学是嵇康美学的另一组成部分。一方面,他秉承儒家“人不能无乐”的思想,肯定音乐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他从道家“志无所尚,心无所欲”的思想出发,要求乐不失和;同时指出“声无哀乐”,“声之与心殊涂异轨”,美和美感不应混淆。  相似文献   
18.
阮籍、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不仅是其玄学思想的体现,而且也是其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石,蕴含有独特的美学内容;人精绝真美、外表风神美和空灵飘逸美。  相似文献   
19.
丁杰 《教育与职业》2007,(13):35-36
"高薪跳蚤",是时下为那些在高薪的诱惑下,在不同的大学之间跳来跳去的"名教授"们起的雅号.他们所到之处,高校无不奉上可观的"名与利";而他们离开之时,高校只得慨叹"人财两空".  相似文献   
20.
魏晋玄学是名教危机与道家复兴的产物。其主题和核心是名教与自然之辨。言意之辨、有无之辨等几乎所有的玄学论辨都围绕此而展开。依照历史与逻辑的顺序,名教与自然之辨大体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或三种基本思路。即:“名教本于自然”,“越名教而任自然”和“名教即自然”。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