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7495篇
科学研究   220篇
各国文化   51篇
体育   75篇
综合类   390篇
文化理论   39篇
信息传播   223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283篇
  2014年   544篇
  2013年   517篇
  2012年   529篇
  2011年   715篇
  2010年   684篇
  2009年   620篇
  2008年   742篇
  2007年   544篇
  2006年   428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347篇
  2002年   265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英汉诗歌意象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象是诗的要素.英美意象派提倡的意象脱节、意象并置、意象叠加等艺术与中国古典诗歌有“血缘”关系;通感历来为中西诗人所应用;联想能丰富诗的意蕴,增加情趣.本文就这几方面进行横向的比较,揭示彼此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982.
藏族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从一个大智若愚的“傻子”的角度,冷眼观察纷纷扰扰的“尘埃”世界,反映了作者阿来独特的历史感受和生命体验。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小说中的“傻子”与鲁迅笔下的“狂人”是一种继承与深化的关系,两者都是20世纪中国人现代化心路历程的曲折表现。《尘埃落定》的成功,是当代中国文坛又一次重归传统的努力和尝试。  相似文献   
983.
本文通过分析李商隐七律的三个突出特点,试图说明李商隐七律的艺术成就。首先,意象的错综。李商隐的七律,在意象的使用上,比前人进了一步。义山诗中的意象是用心制造和安排的,且喜用非现实之物,来表现哀伤幽眇的情思。其次,章法的变化。李商隐的七律,精彩处常在于发端和结尾。有的善于学习老杜七律的章法;有的独具自己的特色.再次,对仗的精工与灵活。李商隐的七律既有大量的工对,也有很多灵活的对仗,更多时候能做到了精工和灵活的统一。  相似文献   
984.
寓湘诗是一个丰富而又复杂的艺术世界,作为寓湘诗人中的佼佼者,柳宗元、陈与义的在湘诗作颇富典范价值:一方面他们的寓湘经历和诗作的情感内蕴具有代表性意义;另一方面他们的诗歌个性鲜明,特别是诗作的意象及其特征各有千秋。柳宗元、陈与义的诗歌丰富了寓湘诗的艺术世界,提高了寓湘诗的艺术品位,或许也为文学与环境、文学家的养成等命题提供了有益的资证。  相似文献   
985.
"水"与"船"是唐代商妇诗的重要意象。在李白的作品中,"水"主要承载着商妇的思情;中唐之后,在张潮等人的作品中,"水"与"船"时常共现,作为诗歌的起兴之物,"视船离"与"望船归"成为商妇诗中的典型场景,这组意象所蕴含的情感质素也日愈多元化;白居易的《琵琶行》别开生面,使这对喻体拥有了哲学层面的内涵。总体而言,唐代商妇诗中的"水"与"船"意象,经历了从触媒到人物合一、情景交融,从具象到内涵意蕴不断丰富、深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商妇诗在唐代中期以后变得情感多元化和对商妇复杂心灵世界的展示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986.
诗歌在翻译中,的确存在着某种似乎能够感受到,却又看不见摸不着的障碍。这同诗歌本身所具有的多种不可翻译性的美学要素的性质有关,因此,高质量的诗歌翻译必然是一种文学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987.
《小学教学参考》2004,(7):81-81
自我修养就是实践,就是自我投资,就是敢于同自我作斗争?  相似文献   
988.
中国古典诗歌一向以含蓄蕴藉为美,诗人往往寄情于物、托物言情,创造出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诗歌境界。当客观外物打上了诗人主观思想情感的烙印后,就不再是客观存在的无意识的事物,而是投射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意象。意象是“意”和“象”的融合,“意”是诗人的思想情感,“象”是客观物象,意象是渗透了诗人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含蓄蕴藉之美和意象创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朱光潜先生认为:“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把握了诗歌的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灵魂。但是意象不等同于客观外物,在古典诗歌中,最普通的小草、古树、大雁、杜鹃都有着“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如何才能由“象”得“意”,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开启想象之门,找到“物”与“心”,“象”与“意”的关系,在想象的世界里画出诗歌意象,构筑出诗歌所描写的艺术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在由“象”到“意”的过程中,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989.
张珍 《双语学习》2007,(10M):199-199
意境和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本文具体论述了意境和意象的概念、特征和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0.
文学翻译重在传递原文的“形”和“神”,以做到形神兼备为最佳,也即在正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传达弦外之音,这也正是翻译中最大的一个难题。翻译家和文学家林语堂先生所译沈复的《浮生六记》就很好地做到了形似和神似的统一,无论是从语言的选择、篇章的理解到情感的再现和意境的重铸都译得丝丝入扣,完整地再现了原文的神韵。本文欲从“传神”的角度分析林先生所译《浮生六记》所体现出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