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73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285篇
教育   46034篇
科学研究   4292篇
各国文化   72篇
体育   1814篇
综合类   1846篇
文化理论   203篇
信息传播   4636篇
  2024年   200篇
  2023年   890篇
  2022年   1028篇
  2021年   965篇
  2020年   930篇
  2019年   843篇
  2018年   455篇
  2017年   780篇
  2016年   1246篇
  2015年   2363篇
  2014年   4945篇
  2013年   3521篇
  2012年   4094篇
  2011年   4294篇
  2010年   4014篇
  2009年   3767篇
  2008年   4836篇
  2007年   3623篇
  2006年   2788篇
  2005年   2653篇
  2004年   2163篇
  2003年   2051篇
  2002年   1743篇
  2001年   1432篇
  2000年   1136篇
  1999年   491篇
  1998年   308篇
  1997年   279篇
  1996年   258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179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达成了这样的共识:理想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这样一个洋溢着学生探究的热情,张扬着学生个性的灵光,焕发着师生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这样一个灵动的课堂,会像一首绮丽的诗,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正如叶澜教授所认为的那样:具有生成性的教学才是丰实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拥有创造的机会,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这样的教学,体现了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关注了人的情感体验,闪烁着五彩的生命原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952.
汤小萍 《教育艺术》2007,(9):64-64,59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我们欣喜地看到这场新课程的改革,确实为语文教育洞开了一片美丽的天地.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随之暴露出的一些新问题、新困惑也时常干扰着教师.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困惑"干扰"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由此表现出诸多相应的误区,本文试从理性的层面,对这些误区从现象与根源两个视角加以综合解析,并对走出这种误区提出一些商讨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953.
在实行课程改革的今天,一些教师以追求课堂的主动性、开放性、生成性为由,放弃了范读。另外,多媒体的使用,也是一些教师放弃范读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无论课程怎样改,怎样发展,教师的范读都有它难以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4.
<正>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构建、共同成长的过程;课堂不再是在教师完全预设下,学生被动学习的计划课堂,而是学生打破原有教学设计,主动学习的动态课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与预设背道的"特殊事件"。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两例"课堂生  相似文献   
955.
<正>生物学实验设计题逐渐成为高考的常见题型。这类题目能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但无论是以哪一种形式考查设计题,其基本内容都基本相同,即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假设、材料用具、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等几  相似文献   
956.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立足点很重要。相对于传统的政治教学,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淡化学科体系,注重学生的感受、经验、体验、学习。升华的过程,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57.
教育质性研究是研究者个人高度参与的研究形式。无论是资料收集.还是研究报告的文本撰写,都是研究者个人因素参与的结果。教育质性研究的这些特性凸显了研究者个人身份的重要性.走向个人身份的自觉乃是质性研究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58.
语文教学须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种说法似乎“极高明而道中庸”,不偏不倚,四平八稳。至于工具到底指什么,人文到底指什么,是本质属性,还是功能体现,二者为什么要统一,怎样统一,则语焉不详,含含糊糊。似乎一旦“统一”便分歧消除,共识达成,天下太平,万事大吉。这种动辄“统一”或“结合”的说辞,源自对立思维——事物无不内含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959.
“教育即生长”,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论述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揭示了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儿童的最大特陛是“生长中”。多年来,我坚定地践行着我的“生长性”语文课堂教学主张,遵循儿童的生长方式和规律,改善课堂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和因素,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和生长张力,使儿童不断地自我生成与建构,得到符合其个性的、合适的、连续的生长;期望自己不仅能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更能在学生的生命里科r下一棵树,让他们未来的生命历程踏踏实实、蓬蓬勃勃,既扎根沃土,又伸向天穹……  相似文献   
96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的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是,什么叫人文,并没有统一的概念。不过,人文有一个核心的价值指向,即对人的尊重。因为,人具有最高的价值,正如王义道指出:“人文则涉及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价值判断,研究人怎样完美和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