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60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41.
李山甫是晚唐著名诗人,其诗作多关注和反映社会现实,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刺世疾邪"的现实主义风格。李山甫注重发挥诗歌的讽喻美刺功能,多采用托物言志、借史抒怀的手法伤时怀古,诗风豪迈清俊、含蓄婉转,语言不避俚俗、浅近平易,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为后人所推重。  相似文献   
42.
采用“省文”注释《墨经》用字现象,毕沅、孙诒让已肇其端,至谭戒甫则认为用“繁文、省文”之说,可为治墨书者导一先路,故广泛采用此法。谭注用此法确有不少新解值得重视,但我们在对谭注《墨经》所有的繁文、省文作了分析后认为:所谓的省文、繁文与本原字古音均相同或相近,具有通假的条件之一,可以视为广义的通假字,但通假不能忽视最重要的原则,即社会性原则。谭注省文、繁文说随意在本原字的基础上添加或删减义符后解说字义,且无充分的例证,故不少说解难免主观臆测。而且繁文、省文说不如“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等术语更能反映古书用字现象。  相似文献   
43.
由于通讯手段落后,清代在任何督抚死亡后到朝廷得到消息任命新督抚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这就形成了"死人督抚"现象.钱实甫的<清代职官年表>较之<清史稿>的职官年表为好,已为学界所公认,但在一些督抚的死亡日期上仍不可避免地重蹈了<清史稿>的覆辙.  相似文献   
44.
吴三桂尸体是否为清朝政府所获,300年来多有疑惑。2010年7月,在考察贵州岑巩县之水尾镇马家寨时,听到吴氏秘传人谈过诸多有关陈圆圆梦幻中吴三桂的影子,令人生疑。不久,传出发现一座怪异墓碑。同年10月,再次考察马家寨,对于这座墓碑进行研究的结果证实,这是吴三桂的墓。为此,本文对陈圆圆梦幻中有关吴三桂尸体的行踪和吴三桂墓碑等相关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和考证,结论是:墓碑是吴三桂的。本文将对这个墓碑进行考察的情况,加以如实报告。  相似文献   
45.
朱子与学生一起读《诗经·大雅》的《烝民》篇,讲的是周宣王时,大臣仲山甫要到齐地去筑城,另一位大臣尹吉甫写了这首诗为他送行。朱子先问学生:你们读诗,每篇读几遍?学生答道:不记得几遍,只是觉得读熟了才停下来。朱子说:这样不行。必须读熟了,意思都清楚了,还要在心中涵泳一番,读个百来遍,方能见到这篇诗的好处,读出了好处,方能体会它特有的魅力。听你们讲诗,结结巴巴,没有味道,原来就是读得不够熟。读到精熟,才能真正体会它。就像我们种东西,必须先下种子,之后要去浇水、施肥、除草,要下工夫去养护它。你们读诗,就像只播了种子,什么事都不…  相似文献   
46.
对于《齐风·甫田》一诗,历史上有多种看法。本文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入手,着重揭示此诗中的隐喻,指出诗中的“田”喻女人,而耕田则喻男女交合。从而考定此诗为怨妇之作或单相思者的哀歌。  相似文献   
47.
以末世论因素的有无和多寡,可将古希腊宗教划分为前狄奥尼索斯-俄耳甫斯宗教和狄奥尼索斯-俄耳甫斯宗教两部分.前者为古希腊宗教发展的早期阶段,经历了从非人格神到人格神崇拜的变迁,讲述了宇宙的产生、人的命运,其对人与神的冲突与和解等尤为关注.除了对人类苦难的独特解释,前狄奥尼索斯-俄耳甫斯宗教另一重要特征,是人性从混沌状态中的分化,这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奠基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趣味     
正校读来稿,常被其中思想点亮,譬如毛荣富老师所说的"好文章皆有一种灵魂的气息,这种气息来自对自我的唤醒"。毛老师将写作中的自我与"自然状态下的自我"和"被动静止的自我"区分开来,强调"唤醒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的写作虽然艰辛,但更是其魅力之所在。(见"随笔"《写作与自我》)  相似文献   
49.
近半个世纪的仕途生涯中,司甫希贤以“才具明敏,办事练达”而功勋卓著,他的功绩是多方面的,尤其在锡伯族文化教育建设方面,是首屈一指的重要人物,是锡伯族近代教育的奠基者,锡伯族教育集中进行双语教学开始于司甫希贤,发展于司甫希贤,他的善举不仅为锡伯族的发展提供了优秀人才,更为整个伊犁河谷各民族的教育培养了师资力量,同时多批外派留学生回国后成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宝贵的人才。  相似文献   
50.
门罗曾说“我想让读者感受到的惊人之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发生的方式。”甫跃辉的《拆裂》就是一篇这样的小说,一个婚外情的故事,却让我读得惊心动魄,唏嘘不巳。主人公顾零洲和易澐是被时代的盛宴所遗忘的孤儿,即使是最原始的情欲也无法让他们感知自己真实的存在,与社会坼裂,与爱人坼裂,与情人坼裂,与自我坼裂,坼裂的生活让这些孤儿无处安放自己的千疮百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