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9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以探析沈周的文人隐逸精神为切入点,进而研究吴门书派的书家在讲求"士气"基础上崇尚淡泊隐逸的文人志趣,并引申出有关吴门书派"隐逸精神"的特征分析和吴门书家"不仕而隐""隐于司官""治世隐居,关乎己身"和"隐不拘于形迹"的多重表现。在此基础上进而探讨吴门书家隐逸精神中的独立自由和求真之风,塑造了吴门书派书法的多样发展和变革精神,展现出吴门书派艺术风格的自然天成。以沈周为代表的吴门书派的隐逸精神特征中,既有吴门书家以身示隐的"显性"线索,又包含吴门书家因其意志精神、士人担当、性情志趣综合起来所暗含的"隐性"的隐逸传统,表现出吴门书派隐逸精神的复合性。本文进而探讨文人隐逸精神与吴门书派艺术价值的生成。  相似文献   
52.
53.
梁德明 《收藏》2009,(4):112-112
作为高雅的大众化艺术品,木雕艺术品有着广泛的收藏群体,也是近年来异军突起的—个重要的收藏门类。明清以来,我国木雕的产地以广州、苏州为主。广州以大型紫檀木雕取胜,而苏州木雕由于历代文人墨客的影响,刀法细腻,追求画意,层次幽深,风格典雅,这种由吴门画派的影响而产生的清丽风格一直延续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民间工艺市场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和雕刻人才的流动有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54.
明代中期,中国画坛最强大最典型而又最复杂的是"吴门画派",简称"吴派"。该派领袖人物沈周、文徵明与著名画家唐寅、仇英,被文坛誉为"明四大家",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可嘉靖以后,该派逐渐衰败,"吴派"传人董  相似文献   
55.
吴门派,即"吴门画派"的简称,为中国画的流派之一。明代沈周与其学生文徵明,画山水崇尚北宋和元代,与取法南宋的浙派不同,属文人画体系,盛行于明代中期。从学者众多,著名的有文伯仁、陈道复、王穀祥、陆治、张宏、陈裸、周之冕等,他们都是江苏苏州府人。苏州在古代称为"吴门",所以被称"吴门派"。吴门派书画家众多,山水、人物、花鸟  相似文献   
56.
20世纪对明代“吴门画派”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明清诸多画派中,“吴门画派”是人们所熟知的地域画派,也是中国美术史论者热衷讨论的课题之一,许多学者在专著中都会谈到“吴门画派”。采用比较的方式解读20世纪以来出版的中外学者的美术史专著,可以加深对“吴门画派”历史性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57.
应一平 《收藏》2012,(5):37-39
苏州的拙政园为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是东方园林艺术设计的典范。漫步园中,移步皆景,听鸟语之妙音,闻沁脾之花香,徜徉在天人合一的氛围中,不能不叹服古人的智慧。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明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邀请"吴门画派"的巨子文徵明(1470~1559年)为其做最  相似文献   
58.
杨国新 《新闻世界》2011,(10):179-180
明季绘画,在中国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曾出现过几次创新思潮,其中,崛起于江南苏州一带的"吴门画派",在艺术形态体格及审美趣味上,开创一代新风,取代了院体和浙派而占据画坛主位。  相似文献   
59.
陈明哲 《收藏》2007,(1):76-79
花鸟一门,从“徐熙野逸”一派发展到文同(与可)直接落墨写竹,始有写意花鸟,至杨无咎,赵松雪,王渊,张中,完成了从绘画到写意的转折,又经“吴门画派”沈周、唐寅再传陈道复、徐渭、“扬州八怪”,遂有大写意花鸟。  相似文献   
60.
明代是装裱业的大发展时代。此时期装裱技艺承前启后,呈现出地域性强的特点,各地相较,吴门装裱尤为出色。而吴门诸多裱工中,汤姓可以说是一个装裱的名门望族,除装裱技艺精湛外,其书画鉴定、交友等事颇多却历来却不被重视,因此,对其进行汇总考证,对明代的书画收藏研究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