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34篇
科学研究   82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高音民族吹奏乐器--丁笛的研发创义,和在研制过程中所突破的难点。  相似文献   
92.
滨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土地资源日趋紧张,而沿海地区有丰富的淤泥资源,吹填淤泥填海造陆已成为沿海城市土地开发的重要手段,采用桩基础是改善其较差工程特性的重要方法,由于吹填场地中土体的欠固结性及建筑荷载作用使得桩基存在负摩阻力,桩—土相互作用分析十分复杂。本文分别采用规范法与有限元法,对考虑桩侧负摩阻力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提出了青岛滨海吹填场地在考虑负摩阻力时单桩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3.
公路桥梁桩基嵌岩桩对底部沉淀层厚度有严格的要求,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由于施工工艺操作的不当,出现桩基底部沉淀层厚度超过规范要求,造成桩基质量事故。本文对吹孔压浆处理某桥梁桩基底部沉渣的施工工艺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94.
载金炭的焚烧及灰吹法在冶炼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载金炭的焚烧、冶炼工艺,指出:灰吹法回收金银与解析电解工艺相比,投资少,设备简单,对于小型炭浆厂、载金炭量少的厂矿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5.
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法等对改良后的中日传统体育吹枪(箭),从形态特征、技术技巧、竞赛规则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枪箭的外观上看,改良后的日本吹箭器械更注重其使用的安全性,并保留了日本传统吹箭的特性.在箭靶的设计方面,中日两国虽然都借鉴了射箭等项目的竞技规则,但日本在计分方法和靶环颜色设计等方面形成了吹箭运动区别于射箭而独有的特色.在吹箭运动的技术技巧方面,我国的比赛姿势很独特,而日本更注重吹箭技术过程的规范性和健身性.在吹箭竞赛项目的设计方面,我国对吹箭竞赛项目的设计比较单一,参赛对象仅限于少数民族;而日本吹箭竞赛项目内容丰富,参赛对象不限民族、国籍,同时实行吹箭竞技水平等级制度.日本对吹箭的现代化改造可以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吹枪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世界上,各个民族、各个地区,有各种各样的乐器.我国苗族的芦笙、维吾尔族的热瓦甫、哈萨克族的冬不拉、僮族的铜鼓、蒙族的马头琴,以及朝鲜的长鼓、罗马尼亚的排箫等等,都是富有特色  相似文献   
97.
吹钓     
钓鱼如同王婆瓜,别人不说自己夸。鲫鱼一钓十几斤,大鱼一条三十八。有人对我起疑心,无根无据无处查。有人评我为高手,虚报实数不犯法。吹钓@陆建中  相似文献   
98.
蒲公英     
壶井荣  陈德文 《阅读》2015,(10):12-13
"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村子里的孩子们一面唱,一面摘下蒲公英,深深吸足了气,"噗"的一声把茸毛吹去。蒲公英的茸毛像蚂蚁国的小不点儿的降落伞,在使劲吹的一阵人工暴风里,悬空飘舞一阵子,就  相似文献   
99.
《兰台世界》2015,(7):2
<正>新中国成立后,鞍钢作为我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源源不断地向各地输送大量钢铁,为全国恢复生产作出重要贡献。同时在火热的生产中,还涌现出许多闻名全国的模范人物。曾在鞍钢8号平炉工作的李绍奎,成为全国大型平炉的一面红旗。李绍奎,1925年出生,河北玉田县人,1943年曾在鞍山昭和制钢所当工人。1949年6月,李绍奎回到刚刚解放  相似文献   
100.
逢二的《山野歌吹》对渐渐失去民族文化传统的中国诗歌是一次适时的唤醒与拯救。诗集以湘南山野、民俗、人事为抒写主体,以乡土民风、人物命运映射时代画屏,活态民生、静态世相、形形色色,俯拾皆是。特别值得推重的是,南国许多淳朴仁厚的风习及文化,已成传说,诗人以现场见证的亲历、义不容辞做了发掘与拯救,善莫大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