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1篇
  免费   2篇
教育   762篇
科学研究   28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36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4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1.
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是最常见的,也已经逐步成为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功。Office中的Powerpoint是功能较全面的制作演示类型课件的工具软件,无论字、图表或部分影视片段,都可以制作成画面美观,动画效果和声音效果俱佳的教学课件。这种辅助教学方法,学生非常乐意接受,教学效果也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812.
词汇教学法是国外最流行的语言 教学方法之一,它主张语言教学 应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构成语 言重大部分的词汇性短语、固定 搭配、成语、固定或半固定短语等 多词预构语块的学习上。词汇教 学法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语言能 力,还可以使他们发展自己的社 会语言能力、篇章能力和策略能 力,有利于他们语言交际能力的 提高。然而,词汇教学法没有把语 汇的学习与整个语言系统的学习 相结合,更没能把语言的使用与 其语境相联系,是它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813.
和声综述     
按照现代的和声定义来说,和声不存在于古代,当时的音乐是只记录旋律的单声部音乐,单音持续和固定音型使用较为广泛,流传下来的音乐资料极其有限,乐谱更是少之又少,且多为断音残篇。中世纪还没有系统的和声,但是在宗教和世俗单声音乐中,持续低音和固定音型被运用,复调织体的发展为和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14.
语源释义法在古代汉语语汇教学中有重要作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了解古汉语语汇的系统性,有利于学生理解古汉语中的方言语词意义,亦可借今方言语词解释古雅言语词。  相似文献   
815.
本文通过对调内和声练习中常见的失误及对策的归纳,要求学生在遵循作曲技法范围内规定的某些限制的同时,力求做到在技术的使用上正确无误,为音乐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获得更完美的音响效果。  相似文献   
816.
王飞 《文教资料》2008,(14):73-74
和声是一个外来词汇,英文名称harmony,意为协调、融洽.和声在音乐中表现的意义是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中国在几千年的音乐传承之中,多声音乐虽然比较丰富,而作为多声音乐的理论指导--和声却发展迟缓.中西方音乐最开始虽然都是单声音乐,但是西方从15、16世纪开始,和声就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并最终形成了完备的和声理论体系.民族和声却直到近几十年,在几代音乐家的努力之下才获得了逐步的发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民族和声发展的滞后?传统音乐之中究竟有没有和声因素?民族和声近几十年获得了怎样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也指出了民族和声在今后的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17.
和声的发展演变是逐步的,随着艺术时代风格的演进,和声也逐步由简明走向了繁杂.线性和弦是调性和声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肖邦的音乐创作在继承古典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探索新的和声形式及音响色彩,为十九世纪后半叶及以后的印象派音乐创作者们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和思维方式.本文就肖邦<前奏曲>中的线性和声功能作用加以分析研究,综述了线性和声的概念、特点、种类及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818.
李芳 《科教文汇》2007,(8S):193-193,197
文章通过对《汉舞三首》的和声手法及风格特点的分析,充分体现了马思聪的这部钢琴作品将现代作曲技法与民族风格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新颖、大胆而富有创新。  相似文献   
819.
《声无哀乐论》是嵇康诗学的重要体现,它在阐释音乐活动过程时,蕴含着丰富的接受诗学。首先,它解除了音乐的名实之累,肯定音乐的独立价值,突出音乐的主体地位,着重分析音乐乃天地合德、阴阳相融的产物,有自己独立的"自然之理"。其次,论述了音乐接受中"人情不同,各师其解"的情况,着重分析了音乐接受的基本层次和"人情不同"导致对"和声"接受的不同情况。最后,分析了音乐接受的作用,即具有养性娱情"与天地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0.
音乐作为审美的一种形式,通过聆听分析各类音乐作品,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同时使学生从各项具有优势和独特的音乐教学内容中,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和艺术创造力。音乐形象思维是从音乐音响感知开始的,经过集中概括产生具体的形象思维,同时伴随着感情体验与想象、联想直至理解认识音乐的思想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