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2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际形势出现的新变化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邓小平集中了全党的智慧、逐步形成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港、澳回归祖国,将进一步对解决台湾问题产生积极示范作用,为最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2.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大历史转折意义,就是中国共产党倡导以阶级联盟的和平方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以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今天,中国共产党同样能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领导中国大陆经济政治飞速发展,从而使阻挠祖国统一的所谓“经济差距论”和“政治区别论”日益缩小影响。因此,随着海峡两岸经济交流的日益发展,按照“一国两制”的方式和平统一祖国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3.
【热点综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全国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4.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邓小平科学地运用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结合祖国大陆和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而提出的伟大构想和基本原则,运用这一原则,我们成功地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也必将解决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统一。  相似文献   
55.
祖国统一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理论,是实现祖国统一的科学构想,它已经成功地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也必将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共两党经历了军事政治对峙和开始走向第三次合作与和平统一阶段。前一阶段,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以单纯依靠武力和以武力为主,辅之以和平争取两个时期;国民党采取以军事为主和“以政治为主,军事为辅”两个时期。后一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倡导第三次国共合作,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一国两制”的构想;国民党虽仍坚持与大陆对抗,并提出“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但也逐步提出一些放宽两岸交往限制的举措。  相似文献   
57.
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历史线索,即从20世纪50年代第一代领导集体制定的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到70年代末以后第二代领导集体确立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再到90年代以来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指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8.
在台湾回归祖国的进程中存在三股力量,祖国大陆的和平统一力量、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干涉势力以及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和平统一力量建立在祖国日益强大的基础上,是台湾回归祖国进程中的决定性力量。外国干涉势力助长分裂势力,分裂势力依赖干涉势力,又加剧了干涉势力。我们要发展和平统一力量,坚决反对分裂势力和干涉势力。  相似文献   
59.
2007年5月17日上午10时40分,朝鲜半岛西、东二大铁路动脉“京义线”和“东海线”在中断了半个多世纪后,今天来自韩国和朝鲜的列车分别从韩国汶山站和朝鲜金刚山站出发,首次进行了跨越韩朝军事分界线的区间列车试运行,从此朝韩两国翻开了和平统一的历史新篇章。[第一段]  相似文献   
60.
许多人认为邓小平理论根本就不成其为理论,因为邓小平的讲话总是“东一句,西一句,不成体系”以至于“充满着重重矛盾”,撇开邓小平理论不是邓小平同志一个人的理论而是全党智慧的结晶这点不谈,笔认为,邓小平理论是在社会主义陷入严重生存危机时产生和形成的理论,是图存的理论;而图存的根本手段和保障就在于发展,所以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的理论,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故而邓小平理论又是改革的理论,那种认为邓小平理认“矛盾重重,不成体系” 的观点完全是持此观点的人不能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及这一理论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结果,这显然是完全错误的,为了证明其错误性并作出令人心服口服的说明,笔试从邓小平理论是图存、发展和改革的理论这一角度出发对这一理论中对所谓“矛盾”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