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542篇
科学研究   4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2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对于王安石诗歌的研究,从思维阐释、版本校勘、风格分析等方向入手已是陈式,若试以"色彩"为观照,或能打开新的切入点。而为分析王安石咏花诗的色彩运用特色与价值,需首先统计诗篇用色比例、体系和意蕴指向,并以环境、风气和生活方式为背景,分析总结王安石在咏花诗的色彩运用的偏好中所蕴涵的思想性格和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52.
杜甫写马,或自喻,或自负,或自叹,或借马来感叹身世、国事.杜甫咏马诗中形象的人格化手法得到了普遍应用,将情感都借助于马的形象充分表现了出来.赋予了马以深刻的含义,使马具备了人格魅力,以借马咏怀,寓情于马.  相似文献   
153.
巧填动物名     
1.柴门闻_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2.草枯_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3.西陆_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在狱咏蝉》)4.阳月南飞_,传闻至此回。(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5.吴_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李白《丁都护歌》)  相似文献   
154.
155.
郑永柳 《学子》2014,(9):31
正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通过深入的学习,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首先,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师德并不像字面上的理解,只是道德品质。对于一位老师来说,在自己的学识领域方面能够有一定的造诣,博学多才才是师德的前提。因为我们是  相似文献   
156.
中职贫困生群体的基本特征及构建资助体系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贫困生群体数量大,构成发生变化,就读职业学校比例大,但往往因经济因素不能完成学业,对半工半读有强烈意愿。构建中职贫困生资助体系,对于我国发展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经济、创新扶贫机制、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7.
知识只有成为整体状态时,特别是对儿童的个体有整体意义时,才呈现出其"生命"。余文森教授主张,教不能教得全面系统完整,学要学得全面系统完整。这个观点给了我相当大的触动。新课程实施后,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依然弥漫着"雾霾":或用大量信息淹没学生的灵性;或囿守于教科书的方寸之间没有任何的延伸与拓展;或只训练方法不讲求知识呈现及丰富性;或只追求知识的系统与完整,不关注能力与方法的训练……这些教学缺乏整体关联性、全面整合性,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处  相似文献   
158.
清华简《(旨阝)夜》篇的出土,证明《尚书.西伯戡黎》中的西伯是周武王,戡黎的时间是在武王八年,即武王继位之明年(前1049)。本篇还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戡黎凯旋后举行饮至典礼的盛况,周武王及开国元勋毕公、召公、周公、辛公、史逸、吕尚皆亲临宴会。武王和诸位功臣举爵酬饮,赋诗言志。简文记录了武王的2首诗和周公的3首诗,而保存下来了武王的1首、周公的2首残诗。这种情形和《穆天子传》中所记穆王和西王母瑶池宴咏很相近。  相似文献   
159.
苏东坡在黄州的"功业"主要表现为:初成"三传",建构哲学思想体系;书牍三百,自我超越的自省美德;躬耕三载,亲民为民的遗爱风范;"赤壁三咏",其文一变而登顶文峰等。  相似文献   
160.
明清易代造成士人出处与认同上的混乱,这种焦虑不仅存在遗民,也存在清入仕之士.清初松江士人利用咏史诗<五君咏>这一体裁.吟咏本郡名士,将晚明地方乡贤与易代之际的名士一起吟咪,以"文人"身份认同来逃避易代所带来的政治上的偏见、道德上的臧否,以此消解自身对易代问题的焦虑.并且随着清政权对"忠"的提倡,士人的私怀与国家的赐谥逐渐纠葛在一起.清初士人的吟咏,一方面是对已故者的追思,以此解怀;另一方面则在评定同郡士人易代之际的表现时,重塑他们认可的地方乡贤,以确立一个重建秩序的规范,给自己的安身立命一个合理的诠释.由此整合与重朔易代之际的身份认同,为动荡的文化秩序提供一个稳定的观念性基础与支撑.而这种地方认同最终被国家所操纵,成为新王朝统治秩序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