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2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西风将夕阳抹成一道苍凉,乐游原上,残阳中,是你双手揖在背后,微仰起头看着那云蒸霞蔚。晚霞正将淡淡的蔷薇色披在大地上,如此绚烂,如此壮丽。  相似文献   
32.
徐勇、乔国华、余新忠合著的《兵家文化面面观》(齐鲁书社2000年3月版)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介绍我国古代兵家文化的军事著俐,本书用102个条目,介绍了我国兵家文化的方方面面,有人,有事,有思想,有得,作者的史家之笔是扑素、严谨的,这本素雅的小书,可以当作一本小型的百科全书,值得时时翻阅。  相似文献   
33.
谢丹 《现代企业教育》2011,(22):123-123
咪咪这一角色是普契尼的真实主义歌剧《绣花女》中的灵魂人物,作曲家对于她的描写通过戏剧和音乐手段,将一个活生生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本文通过对咪咪这一人物形象的剖析,从新的侧面展现出咪咪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4.
<正>【设计理念】高中是一个人自我意识迅速增长的时期。许多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后,不仅面临着新的学习环境的适应,也面临着自我角色、性格和能力等多方面的挑战。本节课通过"我眼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等活动,以及乔哈里窗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体验,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方位的、客观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成长。【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及方法  相似文献   
35.
童心视野的生态文艺及当代社会寓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饶远的生态系列童话集《马乔乔的童话》作化解读。饶远童话作品的价值在于塑造了一个当代生态艺小超人的新童话形象,形象具有生态环保的价值取向;具有全球生态环保意识的新人主义意蕴,是人与自然的对话;通篇呈现为谶言般的寓言叙事与象征。  相似文献   
36.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习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途径。对话式教学课程改革虽已经成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突出亮点且实际收效颇丰,但依旧有许多可以改进的空间。"乔哈里窗"作为对话沟通、知识共享的理论模型,将为分析对话式教学提供新的思路。该模型提出的4个象限内的多维举措,将帮助"窗口移动",生成深度对话,最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话式教学信度与效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37.
1979年,《乔厂长上任记》发表,天津文学批评界有几位同志猛烈批判作品反对当时的主流政治话语揭批查和思想解放运动,其焦点人物之一就是“火箭干部”郝望北。郝望北这个典型形象具有生活中某一类人的代表性,甚至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都不过分。因为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或反对派毕竟在实际生活中是少数,而首先要求得生存又不愿伤害别人的芸芸众生却不计其数。从文学艺术欣赏这个角度来看,郗望北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应该是对文学艺术的一个贡献。  相似文献   
38.
贾科尼·普契尼(Giacomo Puccini)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继作曲家威尔第之后西方杰出的作曲家。他的作品着眼于普通人的生活,贴近于生活的本身,他通过精湛的作曲技法将人物性格刻画得深刻而动人,细致而美妙。《艺术家生涯》是普契尼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从咪咪的咏叹调《重返凄凉的故居》入手,探究歌剧人物咪咪的形象特征,进而更好的在声乐演唱中演绎角色表达作品。  相似文献   
39.
通过分析母亲和儿子间的关系 ,依据弗罗伊德的俄底浦斯情结 ,阐述了本小说中乔卡斯特的恋母情结 ,旨在展现工业革命造成的颓废文明形成人类心理的扭曲现象  相似文献   
40.
《乔·琴科的安慰——一个关于死亡、悲伤和法律的真实故事》是澳大利亚女作家海伦·加纳继《第一块石头》之后出版的又一部受到极大关注的、具有后女性主义视角的非虚构性作品。该作以1997年10月发生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一起两位法律系女生涉嫌谋杀的案件为中心展开追踪和思考,呈现了后现代时期女性主义的代际冲突、道德与法律之间的矛盾以及男女主体意识的颠覆。加纳作为20世纪70年代末澳大利亚女性主义写作的先锋,在女性主义变为后女性主义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着自己的女性主义坐标,从激进女性主义干将转为质疑女性主义政治和受害者哲学的后女性主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