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9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维纳斯的断臂,使她的雕像呈现出梦幻般迷人的魅力;月亮有亏损的残缺,才赢得诸如玉盘、婵娟等美誉。唯有残缺的局部,方能成就永恒的美丽。“多情自古伤离别”,那古老沧桑的岁月,文人墨客或征戎、游历、迁谪,难免凄婉哀怨的离别。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亲友们“相见时难别亦难”,离别后的重逢十分不易,有的甚至成为永别。  相似文献   
42.
王跃娜 《文教资料》2008,(28):95-97
南宋后期著名词人刘克庄,在词坛上一片风骚尚雅的绚丽晚景中,继承了东坡、稼轩开创的豪放词风.其词虽也激昂慷慨、悲壮愤懑,然综合其词中因离乱遭逢所发的忧愤郁闷,所选意象的朦胧凄恻,句式结构的散文化、议论化,后村的词哀怨之气多于豪放之风,这是盛衰更替的时代中文人心态的必然趋向.  相似文献   
43.
唐宋诗词中相当一部分是以女子哀怨为题材的,它们写尽了中国女子哀婉优柔的一面,展现了印刻着中国传统封建礼教的"温柔敦厚"和"怨而不怒"。这些诗词多以女性情感的哀怨为对象,最常见的两大类是闺怨和宫怨。这些往往成为唐宋诗词中最脍炙人口和最有感染力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4.
魏晋时期文学家向秀的《思旧赋并序》这篇赋体文是为怀念故友嵇康和吕安所作。此赋分为“序言”和“正文”两部分,字里行间直陈直叙,除了对亡友的沉痛悼念之外,对当时黑暗政治难以明言的悲愤也流露其中。可谓情真语切,悲愤交加,寓情于景,寄意遥深。  相似文献   
45.
主要运用作家和文本比照分析的方法,具体论述了冯延巳词对屈宋辞赋和韩诗歌的受容情况。从屈原哀怨执着的悲剧精神、美人香草的诗学构建,从宋玉“悲秋”、“云雨”的迷离意蕴,从韩迷惘凄寒的情韵、特定的诗意和惯用的意象等方面,对冯词的历史受容性作了初步的梳理和描述。  相似文献   
46.
《悲回风》是屈原短篇抒情诗集《九章》中的一篇,全诗的感情基调哀怨、孤独、彷徨,整篇自始至终,充满了悲愤的情绪。屈原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屈原始终是自己悲剧命运的自觉承担者。他的作品都蕴含着一种浓厚的悲剧性,而集中表现这种悲剧意识和审美意象的就是《悲回风》。本文试从悲剧性的角度来探析《悲回风》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7.
李清照的词作语言自然清新,感情丰富细致,形象鲜明生动,具有独特风格。她的词作一大特点是"以色写景,以彩传情"。从色彩美的角度来评论李词,揭示了词人在各个时期不同的思想情绪。  相似文献   
48.
49.
爱情是个不老的主题,而柔美的诗词更让这神秘圣洁的情感增添一份诗情画意,犹如在心田注入一股涓涓细流,沁人心脾,催人心醉。古代的中国,堪称为诗歌王国。而在这个诗国里,女诗人、女作者则占一定的位置,她们为奠基和建造这座雄伟而瑰丽的诗歌宝殿,作出了可贵的贡献。然而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地侵害着女性。身为女子,只能遵从三从四德,只能默默忍受丈夫的三妻四妾。女人等同于男性的附属品。君不见窦玄妻的《古怨歌》:“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被丈夫抛弃后,只能对影自怜,以诗来哀怨自己的不幸。  相似文献   
50.
《琵琶行》中三次琵琶声贯穿全诗。第一次在“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江面上,哀怨悲凉的琵琶声撩动着离人的心弦。诗人没有多花笔墨描摹这段音乐,这相当于“序曲”;在“千呼万唤”之后,琵琶声再度响起在“添酒回灯重开宴”的客船上。我们可以称之为“初奏”,这时诗人不惜浓墨重彩,极尽铺张渲染之能事,此段也堪称“摹写音乐之至文”(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