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2420篇
科学研究   76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39篇
综合类   107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5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1009篇
  2013年   977篇
  2012年   1243篇
  2011年   1546篇
  2010年   1257篇
  2009年   987篇
  2008年   1134篇
  2007年   798篇
  2006年   537篇
  2005年   571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453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286篇
  2000年   37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32.
最近,笔者有幸连续听了多节写景状物类课文的阅读课。课堂上,有精彩的教学片段、新颖的教学设计,但暴露更多的还是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33.
杨宝瑞 《辅导员》2009,(22):42-42
一篇传统的讲读课文,如何融入现代元素,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习空间,积极主动的探究,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社会环境,并使之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实验,我探索了一种比较系统而实用的“思维构图”式记叙文阅读教学法。  相似文献   
34.
针对初中一些语文教师忽视自读课文教学的现象,强调要抓好自读课文的学习指导,并从预习、设计问题、赏析、创新等方面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5.
潘月婵 《师道》2007,(7):79-7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文分几段,中心思想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写作特点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展开思维,以及用什么方法去求得对文本部分与整体的理解。为此,教学中,我着重抓了“释读”和“旁联”两个环节。即要求学生对实际语言环境中的具体词语给予恰当的解释和理解,  相似文献   
36.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目标的实施须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璞归真,充满浓浓书香。  相似文献   
37.
程学 《文科爱好者》2004,(14):78-79
语文课的预习是精读前的准备性学习,这一环节雌能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能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38.
朱志军 《阅读》2008,(5):17-18
同学们,顾名思义,课文《谈礼貌》就是谈论如何礼貌待人,学礼仪,懂礼节,与人文明交往的,课文围绕“礼貌”这一中心内容,是怎么“谈”的呢?  相似文献   
39.
谢云秋  刘汉华 《语文知识》2000,(10):51-53,43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职业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一册选有《促织》一文,课本编写者为课文词句所作注释文字,有些似不尽妥当。笔者兹作辨析如下,与编者商榷。一、有古陵蔚起“(成)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句间“有古陵蔚起”一语,课本注释是这样注的:“有古坟高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的意思。”(435页注⑤)注释中为“蔚”单注的文字说,“蔚”本指“草木茂盛的样子”,句中是用的引申义,为“高大  相似文献   
40.
李华 《语文知识》2000,(2):10-12
在学习韩愈《师说》(中师《阅读和写作》第二册)一课时,课文下面有这样一段注释:“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今河北昌黎县),故世称韩昌黎。”初读这段文字,很多学生都弄不明白,既然韩愈是河南孟县人,怎么又“郡望昌黎”成了河北人了,究竟什么叫郡望呢?郡望又称郡姓,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门阀制度的产物。所谓“望”,就是望族,指那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