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篇
  免费   1篇
教育   481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中国古代的习惯法主要存在于“礼”中,且具有宗族性和民族性的特点。习惯法的形成有其客观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同时能够有效弥补制定法的不足。古代习惯法对当代中国在法源理论以及法的实现等方面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亚坤 《红领巾》2004,(2):92-94
物权法定主义原则,指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统一确定,而不是根据当事人的意思自由地决定.物权法定主义原则在完善物权体系、维护当事人物权利益、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物权类型不断出现,物权法定主义原则的局限性也日益显现,但该原则在今天仍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的物权立法中仍有采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饮食文化是哈萨克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鲜明特色的饮食文化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以及经济的转型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哈萨克族饮食文化特色形成的原因进行必要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希腊神话与哈萨克神话中的开天辟地、人类的起源以及宙斯与唐尔、赫拉与乌迈、海神波塞冬与水宰苏来满、农神得墨忒耳与农民爷爷、灶神赫斯提亚与火之母、太阳神阿波罗与太阳神等诸位众神的共同点和差异进行比较,从而探讨存在这些现象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论蒙古族习惯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惯法是人类社会最早的法,如果没有习惯法的产生和发展,就不会有现代明社会的法律,蒙古族习惯法具有独特的产生和发展规律,是北方马北民族法律典型,是了解北方各民族法律明化的纽带,研究探讨蒙古族习惯法,对于正确解蒙古社会制度及其性质,正确理解蒙古法律化,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和现代化建设,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化及社会发展,促进牧区经济的市场化,现代化,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黔东南苗族人民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的习惯法规范体系。至清代,习惯法成为苗疆地区维持苗民内部的社会组织秩序及其运转的主要力量。鼓社、议榔和理老作为苗族社会的三大支柱,并在习惯法的执行机制中扮演关键性角色。从法律人类学的视角来看,苗族习惯法也是苗疆地区山地耕猎性经济文化类型的集中反映,苗族原始宗教、禁忌、生态环境、社会风俗等因素对其习惯法的生成、发展和适用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了解哈萨克族的音乐历史,明确他们形成的传统唱法,深层探索其涌现出的艺术性,进而为我国民族音乐体系的研究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李虹 《甘肃高师学报》2011,16(4):136-139
藏区草山纠纷的解决方式中存在着各种法律资源、文化传统和知识体系的博弈争斗的流动场域,同时也是各种纠纷解决方式和制度进行博弈争斗的过程。对于藏区草山纠纷的解决,任何纠纷解决方式都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知识体系,有自己的适用空间和发挥作用的社会基础。针对实际,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实现各种解决纠纷方式的相互协调和分工合作,从而形成有效的多元化纠纷解决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作为游牧文化的代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并通过祖先创造的各种各样的符号传播至今。民族特色较强的物化的、活动化的非语言符号是哈萨克族传播文化的重要部分,这种非语言符号主要有岩画、印记、舞蹈以及服饰等。  相似文献   
20.
传统阿吾勒是适应欧亚草原社会环境和游牧生计形态的基层社会组织。尽管农业发展、牧民定居和国家政权建设瓦解了阿吾勒原有组织形态,但阿吾勒以整体化解牧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与风险的功能在当代仍有价值,并在时机成熟时成为阿吾勒重构的基础。研究阿吾勒这一哈萨克族基层社会组织,特别是其构成原则、社会功能与变迁动因,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牧区社会的种种现象,并可为牧区基层社会组织建设提供经验性材料和历时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