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2篇
  免费   5篇
教育   3185篇
科学研究   68篇
各国文化   122篇
体育   290篇
综合类   238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7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410篇
  2013年   353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313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368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诗家名尊     
孙振宇 《语文知识》2000,(3):25-26,37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人们根据他们在诗歌领域的巨大成就及其特点,赋予他们很贴切的名号。除尊称李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诗史”外,还有:诗家天子:王昌龄,字少伯,著名的边塞诗人,成就极高,被誉为“诗家天子”,也有传闻作“诗  相似文献   
22.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高适的《别董大》,均为唐代送别诗中的名篇。细读起来,个中意味别有一番情趣。王勃诗一开头便以对仗的形式出现,“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借景生情,写得十分壮阔,颇  相似文献   
23.
营州是唐王朝在东北地区的重镇,是东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营州农业发展并不落后,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促进了营州农业的深耕细作,扩大了耕地面积,促进了营州农业的发展.营州地区多民族杂居生活,畜牧业比较发达,尤以养马业最为兴盛.营州的手工业以制陶业为主.唐代营州商业发展很快,商品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营州与西方国家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唐王朝发展经济的政策和营州重要的地理位置客观上推动了营州经济的发展.朝阳地区出土的唐代文物,为我们研究营州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4.
唐代体育诗歌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诗人们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为我们描绘了波澜壮阔的体育场面,生动传神的体育人物形象,表现了丰富多彩的唐代体育生活画面,体现了大唐民族高涨的体育热情,高超的体育技巧和激昂奋进的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25.
《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源头之一,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上都对后世各体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是散文发展中一个较为辉煌的时期,唐代的文论家们也同样无法回避《楚辞》的影响。或褒扬,或贬抑,但都在这一特定的问题上展示了自己对散文写作的理论主张,对唐代散文理论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27.
论文提出古籍牌记肇端于汉简,出现于唐代。宋代以后,呈现出字数有多有少、形式多种多样、字体不一、数量多少不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28.
唐代有大量的胡僧入华.胡僧奇特的形貌、怪异的打扮和生活习惯、苦修传道的行为、对故土的思念等等,都形诸于唐人笔下.唐代的胡僧群体可再细分为印度入华诗僧、西域入华诗僧和出身移民后裔的胡僧三个群体,这三个群体都有人从事过诗歌创作,只是由于作品散佚,我们今天只能从散存的吉光片羽和文献记载中来追寻他们的创作情况及成因.  相似文献   
29.
赵荣蔚 《图书馆论坛》2006,26(6):358-361
文章择取唐代著名诗僧寒山、皎然、灵一、灵澈、无可、贯休度齐己等七家诗文别集,从著者生平、文学成就、结集过程、体例编次、内容要旨度版本流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30.
文章指出日本中村裕一《<记纂渊海>所引的<唐职员令>逸文》中所辑《唐职员令》的更早源头, 并以晏殊《类要》为基础辑得四十三条《唐职员令》文字,并进一步指出《职员令》与《通典》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