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726篇
科学研究   48篇
各国文化   29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9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教育本身包括教学和育人两个方面。正如唐朝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一文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将传道的任务放在首位,要求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授业、解惑,更要传道。现如今,教师更应担负起教书和育人并举的双重任务。而语文教师在这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  相似文献   
72.
牡丹是富贵繁荣的象征,历来受到国人的厚爱。牡丹得名其来久矣,且有多种别名,品种也很繁多。有唐一代,牡丹在各地广泛传播,芳传天下。牡丹适应唐人艳丽的审美观,因此被称为"万万花中第一流",唐人种花、赏花、赋花之俗成风,掀起了牡丹热。  相似文献   
73.
青维富 《编辑之友》2011,(7):112-114
《龙筋凤髓判》是唐朝著名法律学家张鷟所撰的一部以判例为基础,以唐时骈体文为风格的判例集。据推测,《龙筋凤髓判》成书时间大致在中唐开元年间,其影响不仅至盛唐以降的中华法系,且遍及日本和朝鲜诸国。一张鷟与《龙筋凤髓判》之印行本述略唐张鷟所撰《龙筋凤髓判》使唐朝编例得以传世。关于张鷟其人其书,最为全面评述的是清朝永瑢、纪昀等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记载,《龙筋  相似文献   
74.
唐朝张悦有诗云:"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反映了元宵时节张灯结彩的盛景。元宵张灯,相传始于西汉,风盛于唐代,普及到民间后,形成风俗。隋炀帝的《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诗:"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极言灯光之盛和灯色之美。  相似文献   
75.
唐朝时期的民间音乐,在当时颇为兴盛,对后世影响深远.经历隋朝时期的坚实铺垫,唐代曲子音乐声名远扬,人称“盛唐之音”,唐代音乐名家层出不穷,可谓“人才辈出”.  相似文献   
76.
胡伟华 《兰台世界》2011,(10):66-67
本文针对唐朝节令习俗中元宵观灯、寒食蹴鞠、春游、阳春拔河、端阳竞渡以及重九登高等进行剖析,揭示了唐朝体育文化的繁荣情况,指出准确地分析认识这一时期民间体育文化,将有益完善中国民间体育文化格局体系。  相似文献   
77.
张猛 《科学中国人》2011,(10):68-73
四川盆地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悠久的人文智慧积淀,造就了“天府之国”的美丽传说。如果说大量出产的水稻、蚕丝、生铁和盐奠定了蜀地农耕社会长期高水平发展的生产基础;那么,高质量的茶叶和美味香浓的醇酒.便是巴蜀地区商业繁盛的两根定海神针。  相似文献   
78.
与山川河流共呼吸,与生灵万物交朋友。中学语文教材中一篇《山中访友》让我们结识了一个主张回归到生命的本质中去的李汉荣。身处后工业时代的李汉荣,无时无刻不在向那远逝的孕育灿烂的传统文化的农耕文明作深情的回眸,高度物质化的现实告诉他,  相似文献   
79.
刘芹 《档案与建设》2021,(8):74-77,85
《全唐诗》中有关邗沟运河的诗篇,展示了唐朝邗沟的风物地情.其中有邗沟风光名胜、驿路水利、市井烟火,在邗沟而生的复杂情愁.这些丰富了人们对唐朝邗沟的认识.  相似文献   
80.
契丹在民族形成和部落发展时期,长期被高句丽所侵役,既仰仗高句丽的力量庇护,又时刻警惕为高句丽所兼并,在高句丽民族中亦不乏契丹人的融入。在契丹与高句丽相处的三百余年间,双方既有合作,又有摩擦,他们之间的战合关系反映了彼时东北亚局势的变化,也见证了双方实力此消彼长的演变过程。最终在强大的唐朝军事压力下,契丹成为征讨高句丽政权的马前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