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1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64篇
科学研究   71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5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439篇
  2010年   367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362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254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落雪的村庄     
桑梓本是两种平常的树木,因为代指故乡每每勾起人们思乡的情绪,寒冷的冬日里,当它在古诗集中滑落,回家的心思就不可遏止了。归家途中,路边收割后的田野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目之所及,均是一片白茫茫,客车原来是雪海中的一叶轻舟。静卧雪中的村庄,红  相似文献   
72.
这是一堂青年教师教学评优课。听课老师有五十多人,学生有些一些不安和紧张。本节课的主讲教师是杨凤银,讲授《古诗二首》中的《涉江采芙蓉》和《短歌行》。我一直觉得这两首诗难讲,特别是《短歌行》,我讲过多次,每次感觉都很难教,费了多少口舌,学生还不能准确理解诗句的含义,更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杨凤银老师今天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两首诗呢?  相似文献   
73.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许多理念中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之一,便是积极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即要把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同时,聋校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74.
2010年9月,我执教了一节市级古诗词教学的公开课。在这次面向全市的公开课中,我的课堂主要研究的是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智慧理答。什么是理答?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作出的即时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满智慧、情感、技巧,具有一定的难度。理答的好坏,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和课堂文化的优劣,是师生对话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5.
古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哲理深邃,语言精练,是经过千百年的流传沉淀下来的精华,尤其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古诗中包含了这么多的美,教师该如何进行“美”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76.
随意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便可以发现,古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这数十首古诗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既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又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学习古诗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从古诗中获得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77.
阅读是对学生精神的滋养,应该如一日三餐一样,是必不可少的。但我认为阅读需要诱惑,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切记急功近利,做到有心无痕才是最高境界。一、日有所诵,练童子功1.每日古诗周一到周五每天一首古诗,用一块小黑板挂在墙壁上,同学轮流负责更新。每节课开始前,师领读两遍,齐读三遍,学生运用其它边角时间进行背诵,当老师醉心诵读的时候,学生一定会被感染。古诗内容可以以作者  相似文献   
78.
古诗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诗情酬岁月,人文壮胸怀,腹有诗书气自华,不学诗,无以言。这无不说明古诗对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丰富知识、提升人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现在有许多小学开展了中华诗词走进校园活动,目的是在学生心里播下民族文  相似文献   
79.
兰兰 《母婴世界》2011,(5):96-97
“宝宝。背古诗给叔叔阿姨听听。” “好!”贝贝大声朗诵起来,“日照香炉生紫烟——”这“烟”宇卡了许久也没下文。妈妈提醒了一下。贝贝接了下去:“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得,又忘词了。  相似文献   
80.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或内涵丰富、或词句瑰丽灿烂、或意境优美,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令人叹为观止。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发掘古诗内在蕴藏的美,进入优美的意境,品味精练形象的语言,从而打开心扉,激发心灵的共鸣,陶冶道德情操。"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的语言精练、讲求韵律、感情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