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篇
科学研究   5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立煌事件"对安徽抗战局势及新桂系在安徽的统治影响较大。事件过后,为了消除、弥补其消极影响与损失,应对省会被劫掠所造成的一系列经济政治问题,新桂系安徽省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2.
33.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兴废对于中国传统农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有清一代,由于江汉湖区垸田的迅猛扩张以及长江上游山地的过度垦辟,造成生态失去平衡,湖北水患频仍。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荆州堤溃,阖城湮没,造成千古奇灾,震惊清廷。乾隆帝连下19道谕旨,追究成灾原因,查办相关官员,指拨帑银复堤救灾。其处分之重、处分高官之多,均属罕见。笔者不揣简陋,试析如下。  相似文献   
34.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突发事件善后治理过程中是价值实现和本身价值增进的有机统一,其价值实现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整合、沟通、调适及规范功能在高校突发事件所起的作用达到的。通过构建心理治疗机制、学习创新机制、舆论导向机制、形象重塑机制,有助于构建高校突发事件善后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35.
高校突发事件善后机制研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突发事件善后工作中具有导向功能、整合功能、沟通功能、调适功能及规范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既可有效促进突发事件的善后治理,又能增进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价值,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构成高校突发事件善后机制不可缺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36.
1943年美国第78届国会提出了授权政府为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UNRRA)拨款的联合决议案。国会和政府围绕这个议案的争论,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战时国会两院,特别是参议院的主要观点,为罗斯福政府制定战后国际和平组织的政策设定了原则框架,而且对战时和战后美国国际组织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发挥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7.
学界对于袁世凯的研究,随着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所谓“翻案式”的观点反正之沦落,颇形萧瑟。因此,重建史实至为关键。以袁世凯在义和团运动后在东北和天津地区的善后接收为例,该问题就不为学界所重视,缺乏系统研究。其实,这是一个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通过接收,一方面收回了部分利权,在一定程度上可谓起到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有利于稳定地区局势,恢复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于无形中提高了袁世凯的政治威望,对其后的仕途奠定了政治基础,这也进而影响到了清末民初政局。  相似文献   
38.
新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呈现出直接性、突发性和非理性的特点。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互联网表现出明显的"微"特征,网络舆情被赋予了新的特点。研判和处置是高校管理者进行网络舆情治理的两大具体措施。在舆情研判中,我们要着重建立分层分级的研判工作制度,构建全方位的舆情信息网络,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研判队伍。在舆情处置中,预警是重点,要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工作预案;引导是关键,要培养合格的舆论"把关人"和"意见领袖";公开是保障,要强化信息报送和反馈机制。同时要做好善后工作,最终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网络舆情治理大格局。  相似文献   
39.
1923年3月10日晚,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晚餐集体中砒霜之毒,致二百余人发病,二十四人死亡,数十人终身残疾。毒案发生后,急救处置刻不容缓,善后工作千头万绪,流言蜚语沸反盈天,死者家属百般责难。全校师生戮力同心,处乱不惊,积极投入救护、应急、善后和恢复工作,有效控制了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迅速恢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  相似文献   
40.
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谕令科举考试停罢。作为善后措施,1906年政务处奏准照考优贡、拔贡及其入职考试,并保送举人、贡生依会试例会考。直隶省考试在天津举行,为津门史无前例之文化盛事。科举停罢,不过出于外力挟裹,绝非由是改弦更张,清廷本愿是认为"学校所以培才,科举所以抡才","凡科举抡才之法,皆已括诸学堂奖励之中",故而"并非废罢科举,实乃将科举、学堂合并为一而已"。停罢科举后的种种善后举措,无论于考试形式抑或考试内容都未曾改变这一初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