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3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3篇
教育   9605篇
科学研究   422篇
各国文化   29篇
体育   375篇
综合类   401篇
文化理论   59篇
信息传播   843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319篇
  2014年   827篇
  2013年   677篇
  2012年   846篇
  2011年   964篇
  2010年   842篇
  2009年   814篇
  2008年   926篇
  2007年   766篇
  2006年   538篇
  2005年   487篇
  2004年   389篇
  2003年   352篇
  2002年   370篇
  2001年   379篇
  2000年   266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61.
作为低段的数学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单一的讲解和反复的练习上,而应追根溯源,分析学生错误的缘由,把握数量关系这一教学重心,引导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2.
中国大学的十大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出现了一些与大学本质相悖的缺失,它们是:大学理念缺失;大学精神缺失;大学教师理想缺失;大学独立性缺失;大学制度缺失;大学行政服务缺失;大学教授话语缺失;大学特色缺失;大学学术评论缺失;大学信任缺失。  相似文献   
163.
本质主义的思维逻辑不仅贯穿于大学理想研究的经典著作,也是我国研究大学理想的学者群体的集体潜意识.本质主义作为构建大学理想的传统逻辑尽管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着诸多局限,主要表现为:立场绝对化,有厚此薄彼之嫌;迷信思辨理性,有画地为牢之嫌;反向思考,有以古非今之嫌.  相似文献   
164.
论科学的本质与科学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学的本质是科学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定义和内涵两个角度对科学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科学既是一种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结果。科学活动的过程和科学活动的结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作为探究与思维的科学、作为态度与精神的科学、作为知识与能力的科学是科学内涵的三个重要体现。在对科学本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过程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5.
谢林燕 《中国德育》2007,2(3):64-68
今天的课堂正在悄然变化,寻找儿童、学习者和成人、教师以及经验、生活和知识、技能之间的平衡,寻找道德和知识、智力和情感、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平衡,成为建构有意义课堂的实践着力点。开设。道德课堂”栏目,呈现诸多原生态教育情境以及相关教学设计,意在聚焦课堂的功能变化,回归对课堂道德本质的理解,探索儿童道德生长的课堂学习机制。我们的信念是:课堂是道德的时空,课堂是学习道德的场所。  相似文献   
166.
167.
试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理论的隐性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理论带有马克思特有的隐性话语。对比他在此前的著作中,交往的主体———人的概念发生了变化,由人本主义的思想转到认为人是生存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的个体。而人的交往环境则是社会的普遍异化以及交往的必然结果———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68.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中外哲学史上关于人的本质的一些基本观点有其不合理性,即颠倒了"存在"与"本质"的关系,未能架起"现有"与"应有"的桥梁,充满了先验色彩,从根源上滑向了唯心主义;分析其存在缺陷的原因并结合自然、社会因素,可以看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的正确的,即人的本质是劳动、社会关系、社会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联系国际国内现状,研究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在我国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9.
本文分析了生活形式在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美学中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表现在生活形式不但是家族相似的背景,而且是语言游戏的落脚地,还是意义判断的标准。生活形式具有实践性、不可穷尽性和语言性的特点,而美的本质观正是在其中得以消解。维氏对美的本质观的消解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中国语言美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