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38篇
科学研究   22篇
各国文化   39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461.
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是近年来受人瞩目的小说家,身处中美文化交叉点之上,以其切身的体会,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创作了《福会》.这部小说所塑造的在美国出生的第二代华裔女儿们,大多排斥自己的族裔文化传统,而认同美国的价值观念,甚至憎恨华裔身份,消极评价、否定自我.这种心理,正是在强大的种族歧视和同化压力下自卑情节的体现.  相似文献   
462.
从""得声的形声字中,按其所含有的共同意义可分为两大组:一表悦、快乐;二表光、热。本文通过对这些形声字的词义进行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上了解""词族,揭示其系统性,由此加深对词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463.
<福会>是唐艾美最受欢迎的一本书,母女关系是这部小说的核心.由于不同的文化、语言和年龄背景,四对母女不可避免地会彼此争吵,但是母亲的关爱和彼此的理解,帮助她们缓解了冲突.在本文中,将围绕着这一主题,让大家对在美国的中国移民的母女关系有个更好的了解.  相似文献   
464.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医药学史上第一部病因、病理、证候学专著,具有极高的医学价值.从语言研究的角度看,该书含有丰富的俗语和口语词,也是中古汉语研究的宝贵语料.文章试对其中"伤"悦"坐席""等词语的含义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465.
《喜福会》对西/东二元对立的后殖民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赛义德的后殖民视角,借用德里达解构策略分析《福会》并指出:小说中母女的冲突象征东西对立,通过从内容和形式上消解女儿/母亲二元对立、母女和解(东西交融)的大结局、母女本质上惊人的相似、母女无法逃避化同化的共同命运的描写以及对西方某些化现象的讽刺,《福会》消解了西,东二元对立,并提出东西对话、互渗、共生的新型东西关系。  相似文献   
466.
李前 《华章》2012,(19)
谭思美的作品《福会》中汇合了东方主义与她自身特别的英语语言以及强大的同化力量,不仅取得了西方读者市场的成功,也征服了许多东方读者.《福会》把东方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语境结合起来,将西方读者引入到东方语境之中,边界文化成功地进行了移植.  相似文献   
467.
李娟 《考试周刊》2012,(72):25-26
谭恩美的《福会》自从1989年出版以来,对其的研究便络绎不绝,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和解读小说中的中国母亲和美籍华裔女儿在美国社会的生活,通过母亲与女儿不同文化身份和文化差异在构建自我身份时产生的问题与矛盾,对母女关系进行解读,反映出两代华裔女性秉承双重文化身份的微妙态度和观念的变化,以窥新一代华裔子女对于自身文化身份的进一步认知情况。  相似文献   
468.
这是《诗经》里的一句话,意思是姣好的姑娘见到了自己心仪的君子,心中尽是满足的欣之情。可我最初见到这个句子却并非从《诗经》中,而是在金庸的笔下,在一个叫程英的女子笔下。  相似文献   
469.
谭恩美小说中塑造的各种女性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移民后代存在状态的思考,并且作者又将这种形象的塑造作为反观自身的参照.这些人物融合了作家对形象交叉、多重身份和差异性差距的重新理解.在某种程度上,文学形象所表达的是现实生活状态下的一种自身体验.文学作品作为文化思考的重要载体,如何传承并推进了文化发展的特质,由此带来的审美意义可以给我们指明正视文化差异的途径.  相似文献   
470.
中国人审美情感的鲜明特点是较少沉溺于单一情感的体验而素尚多味性。特别是作为审美情感主要形态的悲与,在艺术作品中总是彼此渗透、互补共生。剧暴露生活中的丑恶、落后和缺陷,用嘲笑和讽刺加以否定。而悲剧作为另一种审美形态,又会以不同的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本文主要从音乐以悲为美的历史渊源、本质特征、音乐悲的原因等方面谈音乐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