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1篇
教育   383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4篇
综合类   2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从犯罪心理进行分析,潜在的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时采取的是最大利益最大安全原则。由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法定刑相对较轻,从而刺激了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设立一个合理的法定刑,是解决该罪目前处于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2.
从西周金文和古代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西周已有赎刑制度。赎刑在西周得以确立,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赎刑在西周的实施,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巩固国家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93.
晏子主张慎刑,提倡刑德兼施、先德后刑。晏子“德以怀人,刑以防非”及“先施而后诛”的“刑、德”思想承继齐学传统,借鉴了《吕刑》、管子思想,对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94.
“德刑之辩”发端于我国春秋战国之际,是在儒法两家之间展开的一场关于德刑关系的争论。儒家认为以德治为本,法家认为以法治为本。随着秦灭汉兴,德治为本成为大势所趋。“德刑之辩”的历史昭示我们,要适应当代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就必须在加强法治的同时,努力加强德治,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95.
醉驾入刑后,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困境.首先,国家治理能力低下导致了选择性司法的不可避免,进而使我国本已有限的司法权威更加弱化.其次,侦查主体角色的混乱,证据标准的不合理,诉讼期间的不合理缩短都对刑事程序法的实施构成了破坏.再次,入罪标准的降低,将使更多的人背负罪犯恶名,从而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有可能促使更多的人犯罪.此外,罪驾入刑的实施,将对制酒、餐饮以及娱乐等行业的正常经营构成冲击.所以,我们应该严守犯罪圈的界限,坚持刑法的谦抑性,当能够通过现有立法对醉酒驾驶进行治理时,就坚决不单独适用刑罚的手段.  相似文献   
96.
浅析莫言《檀香刑》的狂欢化叙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言以家乡高密为背景写作了一批有独特叙事视角的小说。其中《檀香刑》以其多角度叙事、多种语言形态及民间原始生命力的展现堪称狂欢化叙事的典范之作,并且通过原始生命力的详尽描述来促使现代人积极思考社会,进而弘扬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97.
杨秀 《新闻爱好者》2012,(13):62-64
通过对"醉驾"案的评论,媒体为"醉驾入刑"进行了舆论动员;国家有关部门治理"醉驾"措施出台之后,媒体成为公民协商化解"醉驾"社会问题的"意见广场";另一方面,媒体侧重于对支持"醉驾入刑"观点的表达而没有能够做到均衡呈现那些反对的意见,无法反映出法治案件和问题本身具有的争议性、复杂性和矛盾性,简单地将舆论引向了追求立法化的盲动之中。  相似文献   
98.
书香     
《陕西档案》2012,(6):55-55
《檀香刑》作者:莫言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在这部小说中,莫言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用摇曳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激情,高瞻深睿的思想,活灵活现地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农民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  相似文献   
99.
古人一方面提出阳生阴杀、春生秋杀的理论,为政治上的德、刑两手作哲学上的论证,以证明德刑并用是天经地义的:但另一方面又认为人皆可为尧舜,提倡实现一个没有刑杀的“刑措”社会,这就使古人陷入了理论上的自相矛盾。认真揭示这一矛盾,对今天的理论建设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0.
《论语.为政》第三章为: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该章清楚地阐述了孔子的政治观,对解读孔子思想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文本分析和对其历史背景的考察,探究孔子思想中政刑,德,礼之间的关系和人本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