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6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现."既然安阳出土的甲骨文引发"甲骨学",敦煌遗书的发现引发"敦煌学",那么作为一种高丽到朝鲜七百年间形成的文献形式——"燕行录",也应该能在世界历史学中占有一席之地.邱瑞中教授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燕行录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2.
文德翼“著述甚丰”,但至今未有人对其做过专门研究。他的传记文主要记叙了明清之际赣、浙一带下层官吏和士人的事迹,具有地方史料价值。作者通过传记文传达了自己经历乾坤剧变的歌哭爱憎,其中的论赞对这种感情的传达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3.
民信局探源     
《集邮博览》2015,(3):29
民信局何以起源,又源于何时?近年颇有讨论。其源于明代永乐年间的旧说正遭到诸多质疑,这不仅是因现存实物没有早过清代道光年间的,且清末士人对民信局产生的认识,亦只言及嘉庆、道光、咸丰三朝,或可分为嘉道和道咸两说,盖由地区发展差异造成。若以此种认识,则相对于西方早在12世纪初就生成商办公共通信机构,晚出700年的中国民信局不免让人生出种种感叹。近年,两岸三地集邮家和邮史研究者在民信局领域步步深入,并引发了海内外多方关注。  相似文献   
154.
佛经故事与汉魏六朝仙道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土,随着汉译佛典的传译,其中的佛经故事亦随之传播.作为本土宗教的道教,亦适时发展,从道经内容来看,袭用佛经比比皆是.作为传播本教的多录自民间传说,因此,本文通过大量的例句,说明佛经故事对六朝仙道小说题材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5.
徐秀玲 《兰台世界》2020,(1):149-150
唐宋之际敦煌寺院有园圃种植基地,主要是南园、东园、北园,三园不仅担负着寺院的粮食蔬菜生产,而且还是敦煌诸寺劳动时人情往来、各种活动的重要地点以及筵设时的集会地。三园在敦煌寺院的生产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6.
趙園 《中国文化》2012,(2):172-185
关於传统社会的男性心理,俗谚有所谓“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着不如偷不着”。有此诸“不如”,妻处境的尴尬可知,尽管其社会地位非妾、妓所能比,通常也非後者所敢觊觎。  相似文献   
157.
5月25日 晴 得知爸爸被评上省劳模是在四月下旬的一个晚上。听到消息的我满心激动,但并不惊讶,因为我觉得这是爸爸应得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8.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之际,即明万历中期至清康熙中期(16-18世纪),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就开始了接触与交流.这一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中,既有西学东渐,亦有东学西渐.在这次文化交流中,西方传教士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9.
160.
一本优秀学术著作的问世,必当带来如沐春风地善诱、耳目一新地思想冲击,引人注目的主观系统地构建,尤为重要的是给予读者厚重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力量的传递。曲阜师范大学青年新锐学者闫春新副教授的《魏晋南北朝"论语学"研究》就是这样一部力作。《论语》位列儒家经典的四书之首,通过注释的方式来解读《论语》是经学史上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论语学"个案的全方位研究,可以管窥整个经学史,甚至思想史的风貌和动态。自《论语》编纂成型以来,汉晋论语注在《论语》注释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至东汉,汉注系统已基本定型,成为中国古代注经研究的基本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