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35篇
科学研究   24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寓桂诗人在桂期间的创作不可避免地受到地域审美的影响,呈现出由“奇秀清幽、孤峭荒僻”的审美对象,“悲景感幽情”“清景寄悠情”的审美情感以及山水美景与人文底蕴谐和共融的审美理想共同组合而成的诗歌审美风貌。从唐宋到明清,寓桂诗人的地域审美观出现了明显的历史演变,唐宋时期的寓桂诗歌,偏重于对广西荒僻、瘴疠印象的记录,记自然之景多,绘民俗之态少,忧惧与乐游之情并存;明清时期的寓桂诗歌,偏重于对山水仙境印象的描绘,自然风景、物产、民俗的记录更为全面、详细,对广西的认同感加深。  相似文献   
82.
金秀媚 《成才之路》2009,(26):37-38
教材简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甍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相似文献   
83.
《小学语文教学》2009,(12):22-25
吴勇:今天,我们在江苏海门市东洲小学欣赏了两位名师和一位大学教师对《桂花雨》一课的不同教学。由此也引发了大家的探讨:我们为什么要做同课异构?  相似文献   
84.
<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家乡的怀念.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关于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这样的教学建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85.
四季乐章     
你是从数九寒冬孕育出的一个精灵,饱蘸生命之绿,在大地上尽情泼洒春的梦境。  相似文献   
86.
文苑四季     
连剑清 《课外阅读》2009,(15):30-31
文字,如四季歌。时光流逝,触动心灵的情感多姿多彩而奇妙无穷。我在文字家园生活、成长,聆听思想的音符、记忆的呓语……  相似文献   
87.
维瓦尔蒂的<四季>在耳边萦绕着,我随手翻着一张张日历,似乎这四季在薄纸一次次的飘落中轻轻掠过,时光也如流水般在我的指尖柔柔地滑过.回想这些年的校园四季,思绪不禁翻腾起来……  相似文献   
88.
《报林求索》2009,(7):72-73
<正>"太阳能作为一个可再生资源,有着节能、环保、高效等优势,又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怎么能不快速发展呢?"采访一开始,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有限公司的朱敦智总工用一个反问表达了他对中国太阳能未来发展的信心。他认为,按照目前的情况,太阳能行业每年将保持20%——30%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89.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的感受是:语文课应该要倾情、倾心,读文章的感受,生命的感悟,心中的那一份情怀,要传递给学生,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唤起学生心底的情丝,让语文课成为学生生命的独白,心灵的对白,童心、童趣的展示。  相似文献   
90.
傅惠英 《福建教育》2009,(12):37-37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愈来愈多的语文教师认识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所学习的语言材料和语言表达形式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如何在低年级教学中,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表达训练呢?本文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四季》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