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83篇
科学研究   22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57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4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601.
四季山茶的芽苗砧嫁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研究了四季山茶中杜鹃红山茶和海棠红山茶的芽苗砧嫁接技术。实验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芽苗砧嫁接成活率为86.61%;海棠红山茶芽苗砧嫁接成活率为83.49%;较常规嫁接有较高的提高。影响四季山茶芽苗砧嫁接的因素主要有砧木的健壮程度、接穗的粗度等。  相似文献   
602.
603.
604.
春钓鳜鱼     
贺军 《中国钓鱼》2001,(4):14-14
鳜鱼不冬眠,四季可钓。春季的鳜鱼由于到了繁殖的季节,活跃异常,食欲旺盛,故春季是钓鳜鱼的最佳季节。  相似文献   
605.
黄英忱  谭佛航 《垂钓》2001,(1):18-19
据他们介绍:鲢鳙一年四季,只吮食溶于水中的微生物和细粉状类的食物,至于冬季它们是否进食,说不清楚。我想:鱼类不是冬聪动物,鲢鳙依然在水下游动。这是事实.  相似文献   
606.
渔夫 《垂钓》2001,(7):24-25
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有一座名叫镜卡水库的小型人工湖,建库有近30年的历史了,满水期约有500亩水面,最深达8米。库中除有多年前放养过的捕后余生的少量大鲤鱼(大者10千克以上)和大草鱼(大者加千克以上)外,尚有一定量的野生土鲫,且个大体肥。但因水库距县城较远,来钓者较少。又因该库放荒近10年无人管理,几乎一年四季均有农民偷下网或电鱼,鱼觅食十分谨慎,不易开口。  相似文献   
607.
树·叶·情     
江昕 《新作文》2013,(Z2):40-41
树叶,树叶。树是叶的母亲,她孕育叶的生命。树叶,树叶。叶是树的孩儿,他们证明树的生机。树与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联系他们的,是岁岁年年四季轮回中化不开的情。春到人间草木知春日,大树长出了一点一点的小绿芽,这是她的小宝宝们。她开始跳舞啦!只见大树摇摇身子,把小绿芽抖了起来,小绿芽有节奏地跳起舞,俨然是一位位"舞林高手"。曼妙的身姿  相似文献   
608.
鞠俊 《文教资料》2013,(31):70-72
意境是作家为了提升文学作品的审美高度、增添其意趣韵味而营造出来的一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这里的“境界”指的就是“意境”。寒山诗自古以来能受到文士僧人的喜爱与传诵,与其独特的意境是分不开的,本文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609.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是一位强烈的爱国主义者,他的作品极具俄罗斯浪漫主义乐派和民族乐派的特征,同时他的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标题性特征非常强烈,与文学作品的结合完美而融洽。在钢琴套曲《四季》中,柴可夫斯基受到了诗歌启发,充分运用音乐的语言对一幅幅画面展开描述,并且运用了丰富的音乐体裁充分展现了作品的标题性特征,让听众感受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  相似文献   
610.
史铁生对生与死的追问,贯穿其创作的始终.在遗作《昼信基督夜信佛》、《回忆与随想》等篇中亮出了明确的答案:活着要以基督的爱对抗人生的苦难与绝望;而死“按佛法智慧是不可能的”,是不灭的“我”的消息的永动循环.这种独辟超越人生困境之径建构的心灵归宿,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独特“个案”,散发着理性思辨的光芒.这种有源头、有方向的爱的生存观与无目的、永轮回的过程死亡观构成的生死观,未能全面超越传统文化的思维框架限制,折射出当代中国作家的两难生活处境与混合的文化选择及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