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4239篇
科学研究   427篇
各国文化   150篇
体育   520篇
综合类   139篇
文化理论   71篇
信息传播   112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379篇
  2013年   409篇
  2012年   410篇
  2011年   512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494篇
  2008年   894篇
  2007年   368篇
  2006年   331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317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陈敏 《文教资料》2006,(12):46-47
南北朝的乐府民歌描写了丰富多样的女性群体。借鉴马斯洛的心理需要层次理论,分别从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一观照南北朝诗歌中的女性,可以从中感受到两朝女性独特的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112.
民歌源于生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土家族、苗族的抒怀歌、盘歌和情歌是较为典型的例证。认识民歌的思想性,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13.
~~精心铸造“维权”品牌的人——近访与时俱进的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主席黄四川!本刊记者@刁吉海  相似文献   
114.
当前,四川正面临成渝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特殊机遇。为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实现四川向文化产业强省的跨越,四川应以神奇神秘神妙的巴蜀文化作为文化资源整合的“金钱”,以创意产业为龙头,以“三大领域”为重点,以“四大模式”为途径,加快四川文化资源整合,做强做大四川文化产业。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发展四川创意产业,做强做大文化产业集团的十条建议。  相似文献   
115.
汉代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成为古代学的奇葩,也是语教学的名篇。然而就其主题思想的研究而言,最有代表性的应是朱东润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历代学作品选》中对《江南》的解题:“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现在许多人还承袭着这种观点,事实上这里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从化学的角度来考察,我们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6.
南北朝文人创作的五、七言四句小诗渊源流长 ,作家众多 ,内容广泛 ,表现手法多样 ,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本文着重探讨了小诗的形成、发展以及小诗的创作队伍、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等。南北朝小诗的不断完善、成熟 ,为唐绝句做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7.
作为产生于北朝时期的优秀民歌,《木兰诗》是民族融合的产物。本文即以民族融合作为切入点,从融合的生活内容、融合的人物形象、融合的艺术风格三个方面对《木兰诗》进行深入读解。  相似文献   
118.
汉乐府民歌上承《诗经》《楚辞》,继承了《诗经》"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时又吸收了《楚辞》浪漫主义特色,《古诗十九首》是我国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方面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创作背景,创作内容,艺术风格、表现手法以及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指出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进而肯定两者在推动我国诗歌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9.
随着市场经济、国家政策等外部结构性因素的变动,乡村生计方式发生多次改变。本文所关注的X村先"非农化"发展再"回归"农业生产的改变,是近年来一类资源型村庄生计方式变迁的代表。研究表明,X村两次转型的过程都是"先行者"带领村民逐步转变生计方式的过程。"先行者"按照以己为中心,以血缘亲疏、地缘远近"差序化"代入的方式,带领其他村民进入到新的生计方式之中的"行动逻辑",在农村项目引进、工作引荐以及产品运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带领作用,促成了村庄生计方式的转变。本文认为,在解决转变生计方式的难题时,X村村民是基于村庄的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经验,将"差序化"的社会关系"代入"其中而成功的。"差序化代入"是资源型村庄的一种生计方式"变迁机制"。该案例说明,尽管外部结构性因素不断变动,村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差序格局"仍具有强大的惯性,乡土社会关系对维持乡村秩序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可为解决供给侧改革中的员工分流安置问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0.
新世纪的第一年,沐浴着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春风雨露,民族教育的硬件设施、办学水平都取得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回首《四川省民族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实施一年来的历程,深刻反思民族教育自身,有许多问题还需要研究、探讨。民族教育必须标本兼治,方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民族教育必须在用好钱上下功夫。民族教育和内地教育比,不论办学条件、教育水平至少有着50年的差异。“行动计划”每年投放3个亿资金来解决民族教育发展问题,落实到各州,也就8千万左右,只能解决学校“一无三有”的问题。因此,尽管经费紧张,但一定要有一分钱用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