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86篇
科学研究   6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7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研究对象:23名国家队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男18名,女5名,年龄在16~24岁之间,平均18岁,初训年龄14~15岁,业余训练年限1~3a,平均2.5a,专业训练2~5a,平均3a。23名国手分别来自福建队、河南队、贵州队、四川队、湖南队、辽宁队。运动等级为健将6名(占26.1%);一级14名(占61%);二级2名(占8.7)。  相似文献   
162.
《职业圈》2006,(2)
在长大隧道施工过程中,通风效果的好坏以及通风时间的长短,直接会影响到施工的进度,本文详细叙述了不同阶段的通风方式,不仅通风效果好,投资少、耗电量低,经济效益显著,因此一个合理的通风方案在长大隧道的施工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3.
穆旦晚期诗作发生很大变化,一位以写“自我分裂”与“自我驳难”而见长的现代主义诗人似乎回归了浪漫诗风的抒情性表达;而且,这些抒情性表达指向的是早年写作不断复现的主题.早年主题的回旋与变奏,构成穆旦晚期诗作特别突出、却为研究者所忽略不察的现象.本文借用“回旋”与“变奏”的音乐学术语,尝试分析穆旦的晚期诗作的幻灭主题如何与不同插部交替反复,而死亡经验的进入又如何在其早年写作与晚期写作之间形成一种丰富的变奏.  相似文献   
164.
何龙 《高中数理化》2014,(23):25-25
117号元素俄罗斯科学家成功合成117号元素,为加入元素周期表奠定了基础.据悉,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利用粒子回旋加速器,用20个质子和28个中子组成的钙48原子,轰击97个质子和152个中子的锫249原子,最终生成了6个拥有117个质子的新原子,其中5个原子有176个中子,1个原子有177个中子.  相似文献   
165.
中华诗韵     
  相似文献   
166.
韩冰  梁帅 《科技风》2011,(8):14+33
网壳结构中引入将粘滞阻尼器,分别输入两种自然地震波和一种人工波,利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双层球面网壳进行了减震分析。比较无阻尼器和装有阻尼器的网壳不同的动力响应。研究表明,粘滞阻尼器对网壳的减震效果明显,安装阻尼器是网壳的一种有效的减震措施。提出在双层球面网壳的上下弦最外圈环向杆件上安装粘滞阻尼器是一种有效的布置方式。并提出了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7.
《科学中国人》2011,(15):52-52
听觉是由耳朵内的毛发细胞顶端的微小纤毛束的运动引发的。尽管被浸泡内耳的粘液所包围,但这些“静纤毛”仍对原子尺度的运动很敏感。现在,通过消除液体中“静纤毛”之间的大部分粘滞阻力使这一点成为可能的机制已被阐明。  相似文献   
168.
电喷雾电离源(ESI)耦合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是研究复杂有机质分子组成最为有效的技术手段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各类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分子表征。该文基于ESI FT-ICR MS分析可溶性有机质的实验室方法设计了一个综合教学实验。首先采用固相萃取技术富集湖水样品中的DOM,再通过调谐质控样品的质量分辨率、质量精度以及谱图的相对强度等确定质谱参数,完成上机实验。通过可视化数据方法,展现了各类型化合物的相对丰度和分布规律。该教学实验将实验操作与仪器操作、数据处理相结合,锻炼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仪器操作能力,促进了他们对有机质谱新型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了解,拓宽了科研视野。  相似文献   
169.
科研团队内部粘滞知识的形成机理与转移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款  刘国新 《软科学》2013,27(2):12-18
从科研任务、团队成员、团队环境及团队氛围四个方面分析了科研团队内部粘滞知识的形成,建立了知识转移模型,模型描述了团队内部的知识转移随成员间交流次数的变化情况,并利用MATLAB对矩阵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团队成员的稳定性是实现团队内部高效知识转移的前提;成员间的知识交流需要达到一定的次数才能实现高效的知识转移;将专家引进团队有利于团队内部知识转移;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团队内部知识转移。  相似文献   
170.
基于WSR理论分析框架挖掘影响知识粘滞的前因变量,引入知识粘滞与外部社会资本研究知识粘滞前因对知识整合的作用机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层次回归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粘滞在知识粘滞前因变量知识复杂性、过程粘滞与知识整合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知识发送方粘滞、知识接收方粘滞、主体距离粘滞、情境因素、主体关系粘滞与知识整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外部社会资本对知识粘滞前因变量与知识粘滞之间的具有正向或负向调节作用,但外部社会资本对知识发送方粘滞、主体关系粘滞与知识粘滞之间关系的负向调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