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534篇
科学研究   40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48篇
综合类   4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学生 《收藏》2006,(2):54-57
彩陶真伪鉴别经验之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它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参观博物馆、私人收藏、发掘现场以及考究古玩市场等。当然理论书籍的阅读也至关重要。如:彩陶出土遗址、文化类型、器形特点、纹饰特点、分期断代、制作工艺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就版本学的起源、历史分期、各阶段的版本学成就,版本学家及其流派等两个方面,对20世纪中国古籍版本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述评,指出了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报道不但在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赢得了满堂喝彩,交口称誉。这种中外共赞的局面,即使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少见的。首先,我们的工作确实做得成功,干  相似文献   
4.
国史修撰是中国古代正史修撰的一个重要前提,宋代国史修撰在古代发展最为完备,为后代修撰前朝正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就宋代国史的修撰状况作一考述,以明国史修撰在宋代史学发展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燕来 《出版参考》2006,(6S):23-23
偶然在卓越网的排行榜上,发现了位列第13名的是一本名叫《国史十六讲》的图书。这个书的名字,排列在众多畅销的书名当中,显得有些另类。因为在目前文学图书一枝独秀,名人图书层出不穷的图书市场,这本书不具备大众畅销的条件。该书定价高达32元,在目前图书市场来看,多数的畅销图书定价都在20多元,更多的文学图书更是定价低于20元。  相似文献   
6.
段乐民 《档案》2023,(6):38-45
以《满文老档》和《满洲实录》为代表的满文史料,不仅详细记录了努尔哈赤“以战定天下”,建立后金的历史,同时也展现了其个人从部落权威到国家权威的嬗变过程。通过以满文史料为中心的考察,可以得知努尔哈赤个人权威嬗变历经“淑勒贝勒”——“淑勒昆都仑汗”——“天命金国汗”三级跳跃,同时伴随统一战争规模的扩大和满族社会阶级的分化而加速了后金的开国。  相似文献   
7.
殖民主义是世界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现象,史家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定义、产生原因、统治形式、历史分期和历史评价等方面。学者们见仁见智,争论激烈。  相似文献   
8.
唐太宗置史馆于禁中,开启皇帝自观国史。其社会根源是魏晋以降史学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及史学的旁支谱学对社会风尚的影响,历史真相与历史记载之间的矛盾,是唐太宗索观、篡改当代史的直接动因。正由于帝王插手起居注,致使史臣书善不书恶,“史讳”徒增,信史的地位由此一去不返。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文学社会发展过程中,贾平凹是文坛史上不容置疑的大家,其文学创作主要以小说起家,但在散文、诗歌的著作中都具有一定的成绩。从贾平凹的文学轨迹上进行分析的话,其主要经历了一个“寻根乡土——转型之痛——文化反省”的一个过程,该经历也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本文主要从贾平凹作家的文学创作历程上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对该文化的产出分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对其中的地域文化原型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以此加强人们对贾平凹文学作品的认识与理解,也希望贾平凹的作品能够更深层次地为人们所熟悉与学习。  相似文献   
10.
近代狭邪小说上承古代“世情”、“人情”小说叙事传统,下启民初言情、社会小说创作,在中国近现代通俗小说发展史上有承传递进之功。自鲁迅先生首倡狭邪小说研究以来,关于小说分期问题的争论不断:三阶段论以鲁迅先生的“三变”说为蓝本,强调文本内容与现实社会的契合度,将狭邪小说分为溢美、近真、溢恶三个阶段;在文学研究多元展开的大背景下,两期说应运而生,在综合考量小说内容、艺术风格、作家身份、传播方式等文本内外因素的基础上,认为近代狭邪小说实为前、后两期。分期上的歧见,表面看来是研究者学术视野与研究取径的不同,实则缘自于文学批评方法的转向,究其根柢乃是对近代狭邪小说特质的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