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02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20世纪20年代,苏雪林除了通过《棘心》等作品展开对内的自我追问,还把批判的视角指向外部世界。她一方面在《语丝》上发表《在海船上》、《归途》等辛辣的杂文,对国人由内而外的种种劣根性进行了独到的刻画和尖锐的批判,另一方面则通过《生活周刊》上大量的时评写作来针砭社会时弊,呼吁社会改良。  相似文献   
132.
人文社科     
正《鱼羊野史·第2卷》作者:高晓松著版本: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8月版定价:39.80元提要:《鱼羊野史第2卷》是东方卫视脱口秀节目《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未删节版完整收录的超级读本。《鱼羊野史》讲述每一天在历史上发生的大事件或有趣的事,以高晓松的角度来重新解读历史事件,风格  相似文献   
133.
不断进行改革探索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制约教育改革的核心因素是"人"的因素,国民性中社会成员形成的相对稳定持久的精神状态、心理特质对教育改革会起到明显的制约和影响作用。从"国民性"的角度审视当前的教育改革,存在着权力至上、权利意识淡薄、机械照搬和非此即彼等社会心理和思维方式。理性、科学地推进我国的教育改革,要促进教育改革的民主化发展,不断赋权与教师,尊重教育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和文化适应性规律。  相似文献   
134.
教育对国民性的养成应"扎根本土,放眼全球",基于以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建构为主要维度的文化自觉立场。为培养提高国民的国家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民族的自立与自强,我们应加强以历史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体内容的国家认同教育,并在对理性爱国精神、国民道德情操以及民族自强意识的培养中不断优化国民性,提高民族素质。  相似文献   
135.
在鲁迅的许多小说中都出现了“公共领域”。这些公共领域包括酒店、茶馆等。人们在里面消遣、谈论,从话语中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愚昧和麻木。本文从“公共领域”这一概念切入,由表层主题进入深层主题,尝试用另一种视角论证鲁迅的国民性批判。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鲁迅对于人们愚昧、麻木等种种行为的绝望。  相似文献   
136.
日暮黄昏的江汉路是武汉市一道奇异的风景,市民们搬出自家的竹床、躺椅、电视、风扇,消闲纳凉。这条马路自然变成一个公众集聚地,成为一个公共空间,市民由私人领域进驻这个公共领域,成为公众,他们畅所欲言、抖落着自己的诗意和梦。其实他们的人生并不诗意,小说将这个阶层的民众心理揭示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更体现出对国民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7.
对国民性进行改造,归根结底是对人进行改造。针对目前国人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加强其诚信观念、自律觉悟、创新精神、公民意识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品质,去除国民劣根性,促进其内在素质的提高。在对人的改造、发展过程中会对教育产生一系列的诉求,要求在教育中做到“两个加强”与“两个转变”,促使教育朝向更有利于人发展的方向改变。  相似文献   
138.
去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初一语文教材删除了鲁迅的作品《风筝》,此消息一出立刻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是否应删减鲁迅文章的争议。一些教材编辑、出版方和受访教师认为鲁迅的作品时代性太强,晦涩难懂,过于深刻和沉重,所以要“去鲁”。笔者认为只要人类存在一天,鲁迅先生的国民性批判就永不会过时。下面结合笔者讲授《记念刘和珍君》这一课的教学实践,说明学生是可以亲近鲁迅的一些经典作品的,并能从中获得不小的收获。  相似文献   
139.
正鲁迅的一系列作品体现了他关注中国国民的特质,以期发掘其精神亮点,发扬光大的情怀;同时也体现了他希望揭示出民族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将病态连根除去的抱负。对中国"国民性"种种弱点的批判是他思想启蒙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他对封建文化总体批判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在关注国民性问题上呈现出其独特的风格:一、渐进性鲁迅先生关注国民性的改造,不是一开始就很成熟的,而是经过迂回曲折之路。他早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理  相似文献   
140.
社会中出现的种种丑恶现象,如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彩色馒头、“小悦悦事件”,拽着耳朵将孩子提离地面的“虐童事件”,等等,使舆论的焦点直接指向了“中国人的道德”问责.而教育历来被认为对于国民素质的提升、社会风气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社会道德问题,一味揭露、指责自私、麻木的国民性,对于改善现实并无多大裨益.更重要的是应该审思造成国民性不足的教育根源究竟是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教育途径才能更好地改善社会道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