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02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传统文化、国民性及现代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国民性的影响很大,本文通过探讨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国民性,从中寻找现代教育的基石,即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完全背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应战在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基石上以人为本促成教育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42.
肖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创作个性,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女作家。她的创作既有犀利的写实,对国民劣根性进行彻底的剥脱;又有优美的抒情,用相当的篇幅展现了生活中的亮点,呼唤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放射着一种生命的美。  相似文献   
143.
144.
顾勤 《文教资料》2006,(34):50-51
《阿Q正传》的主题历来受到关注。本文试图从作者写作的初衷和过程以及他对中国革命的思考等方面来看鲁迅是如何通过对国民性思考来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进而了解国民性改造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5.
本文阐述了20世纪初留日学生所办报刊中影响较大的一份进步刊物《浙江潮》中对当时国民性批判的内容及其批判的原因,并对其特点作一浅要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6.
长期以来,在我们国家里,“人道主义”“人性”,都被打上了“资产阶级”或是“小资产阶级”的标签,进一步发展就是谈情色变,经常被引用的就是鲁迅那句话,“贾府的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其实鲁迅也不是焦大,他也不敢肯定地说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共产党进城以后,多少“焦大”改造了家庭,娶了成千上万的“林妹妹”做老婆。但人们不敢面对现实,尤其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鲁迅先生通过阿Q揭示了部分“国民性”,鲁迅先生还用他那些匕首般的杂,揭示了中国人的虚伪。这是更为普遍的“国民性”。因为虚伪,我们口是心非;因为虚伪,我们亦人亦鬼;因为虚伪,我们明明爱美人,却把美人说成是洪水猛兽。  相似文献   
147.
鲁迅是在广阔的化视野下开发对中国国民生的研究的,因而他的研究带有开放的,多元的特点。一特点在实践上表现为极具有个性特征的“拿来主义 ”用西方先进思想和民族化中的优秀传统反对封建专制的政治、化对人民的奴役与毒害所造成的“官方民族性”促进新的国民性格的形成。当前要弘扬的民族化不是旧的封建化,要警惕在弘扬民族化的口号下封建旧化的复活。  相似文献   
148.
李大钊在关注国民素质与国家政治的关系时,开始思考国家建构中的国民性问题。他对国民性的思考以接受马克思主义为分界线,形成了以特定国家建构目标为基础的"立宪国民"和"阶级自觉"两种改造主张。"立宪国民"的改造力求从精神层面来唤醒国民,但是这种以精神状态为基础的国民性改造仍然无法解决国家建构的问题。"阶级自觉"既强调对国家建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劳工阶级的"自觉",以确保国家建构的社会主义指向,又强调要有其内在的张力,从而引导对国家建构实际工作的把握。李大钊从"立宪国民"到"阶级自觉"的根本性转变,是从以国民性改造作为国家建构的出发点到以国家建构目标来对国民进行改造的转变,由此找到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家建构的方向和动力。  相似文献   
149.
近代日本人评说中国国民性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可分为研究“文章文化”式、走马观花式、长期观察“生活文化”式三种类型,而从思想倾向上看又可区分为“左、中、右”三种视角。他们较为集中地分析了中国人的天命思想、家族主义、守旧观念、重视形式、福禄寿的功利生活、文弱和平、矛盾特性等特点,还对中国日国民性进行了对比,尤其是以日本人的“认真”比照中国人的马虎。日本人的中国观对鲁迅等中国启蒙思想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0.
梁启超提出和阐发的新民学说,推动了清末民初的维新改革和国民性改造思潮的高涨,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他的新民学说论述了什么叫新民,为什么要新民,以及怎样新民?其中怎样新民,是其新民思想理论的精髓。本文从道德论、民权论、自由观、国家思想、权利义务思想、合群思想、新文化思想等九个方面予以归纳,并进行了概括性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