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02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立人”是鲁迅在本世纪初提出的关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终极思路。在世纪末的时空视点上 ,回顾思索鲁迅“立人”思路在中国近代诸救亡方案中的超越性、“立人”与“立国”的内在逻辑、“立人”作为中国现代化终极方案的文化人类学价值、“立人”与国民性批判的内在关系等问题 ,对于仍在苦苦谋求现代生存的当代国人 ,应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 !  相似文献   
162.
唐莉雅 《考试周刊》2008,(3):225-226
国民性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比较普遍的、居于主导地位的心态、倾向、潜意识.本文从沉默、模仿、与自然的调和、集团主义四个方面对日本的国民性进行探讨.深刻认识日本的国民性,对于客观认识日本人和研究日本社会,正确处理两国之间的关系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3.
日本人的暧昧性是举世皆知的日本代表国民性之一,日本人的暧昧常常让与其交往的外国人不得要领甚至屡屡失败。日本人暧昧性的形成有着地理、历史及文化方面的诸多根源。暧昧,既是客观环境造就的天生习性,也是日本人在长久的生存过程中磨炼出来的一种圆滑的处事之道。本文旨在通过对日本人暧昧性成因的分析,透视暧昧性的本质及内涵,为我们今后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摩擦,维护自身利益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4.
本文通过对鲁迅笔下茶馆、咸亨酒店、坟场、刑场等与哈贝马斯描述的“公共领域”具有本质区别的“伪公共领域”中“看与被看”模式等国民性特征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揭示鲁迅对于国民性批判和国民启蒙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65.
“国民性”概念的辨析与界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民性概念的分歧与不确定是阻碍国民性研究深入发展的最大障碍。对人格、人性、民族性等与国民性相类似的概念进行辨析,国民性的内涵与外延可以作出崭新的界定;一个民族的大多数成员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所普遍表现出来的道德价值观念、社会心理与相应的行为方式的固有特征的总和。  相似文献   
166.
2008奥运会正迈着轻快的脚步,和着中国人兴奋的心跳,向我们走来。北京准备好了吗?想起儿时的一句话:时刻准备着!想想还有谁破坏我们城市环境呢?周家望的文章告诉我们,城市环境杀手是一种心态:冷漠。冷漠,一个让人心寒但并不陌生的词!100年前鲁迅先生痛心于国人的冷漠,毅然弃医从文,立志"改造国民性"。80年前诗人闻一多悲愤地喊出了:"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今天"这沟绝望的死水"已变成迎奥运一片沸腾的海洋,先哲们的呐喊已不再是旷野中寂寞的呼唤。然而,在这沸腾的海洋中还潜伏着冷漠的暗流,这暗流影响着我们、破坏着我们。对冷漠的战斗既要有长远的目标也要有短期的效果。汤姆·斯托帕德说,"如果你的目标是改变这个世界,那么新闻工作是一件比较直接、能短期见效的武器。"作为媒体人,在奥运会临近之际,让我们拿起手中所有的武器,接过先哲们的旗帜,组成强大的攻势——向冷漠宣战!  相似文献   
167.
流布甚广的陈独秀、邓以蛰“世交说”是缺乏历史依据的.两人相识很有可能因邓以蛰姐夫葛温仲介绍,陈独秀与邓父艺孙先生开办尚志学堂的合作及安徽公学期间的同事兼好友关系,进一步拉近两人距离,至于安徽公学的师生之谊、陈本人风采和声望,更使得邓对陈是亦师亦友.两人对文艺本质功能、现代中国书画艺术看法的高度一致,根源在于对改造国民性的高度认同,而国民性问题也是陈独秀对邓以蛰影响最为深刻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8.
蒋志刚 《湘南学院学报》2011,32(3):31-33,45
“新民”,即国民性改造,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20世纪初叶中国第一次文化启蒙运动的中心话题,也是梁启超文学启蒙思想的中心话题.文学作为启蒙工具,其首要的价值目标就是改造国民劣根性.而文学启蒙的需要,又促进了近代文学由古代向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9.
延安文艺不仅提出“为工农兵服务”,同时“教育工农兵”也是其重要主题.本文通过比较讨论延安文艺“教育工农兵”主题与启蒙文艺“改造国民性”主题,呈现出延安文艺与启蒙文艺之间存在的继承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延安文艺对现代民族性格重塑问题所试图提出的新文化方案.这一新方案在现实中对动员人民投入到反侵略战争中、缔造一个新的现代国家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这一方案需要建构并始终在一个较高水平上维持理想的“新人”形象,又使得其对复杂的现实和人性缺乏开放的容纳空间,给后来的社会主义文艺埋下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0.
学者周宁的著作《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大概可以为我们理解国民性话语背后隐藏的殖民本质提供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思考的视角,本文通过解读周宁的这部著作,着重探讨了关于中国的国民性话语是西方殖民者"制造"出来的服务于他们殖民侵略和统治的工具,而与真实的中国人的形象和特征没有关系这一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