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02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老舍先生在描绘其眼中市民世界的同时,融入了西方文化与价值观,使其国民性批判思想表现出不同的内涵,本文主要从老舍小说中塑造的三类市民形象出发,展示老舍先生在揭露中国国民劣根性的同时试图塑造现代市民的探索,并进一步分析老舍国民性批判思想的社会及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322.
时事纵横     
《老年教育》2013,(1):26-27
改造国民性,不容回避的问题从上世纪初叶始,无论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胡适,还是早期共产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都从不同角度把改造国民性,视为中国走向现代世界强国的关键环节。今天一些人的表现,包括在灾难面前发出的刺耳笑声,在自然保护区猎杀动物的枪声,日常生  相似文献   
323.
论林语堂的"立人"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立人"是中国现代思想启蒙者的共同话题.林语堂的"立人"思想经历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途径,从早年的"重塑国民性"出发,经过"个人主义",再到发现"完美人性",他自始至终关注着人性的自由发展,塑造着人文主义者心目中的"新人"形象.林语堂的"立人"思想,与鲁迅等人的人学理念一起构成了"五四"启蒙话语的丰富性与整体性.  相似文献   
324.
鲁迅葬仪上“民族魂“的挽旗,是对鲁迅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内在联系的历史性肯定.鲁迅改造国民性(民族性)思想,包括从“检讨过去“出发针砭国民性的弱点,发掘形成这些弱点的历史根源,从“追求将来“着眼重铸民族灵魂以形成“理想的人性“等丰富内涵.鲁迅作为民族解放的伟大战士,其业绩主要体现在文学实践上.因此,对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内涵不能作孤立的、抽象的研究,而应该紧密地结合鲁迅的文学实践活动,从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加以具体探讨.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鲁迅是针砭国民性的国手,重铸民族精神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325.
正如卡夫卡《变形记》中被异化为虫形的葛里高尔一样,孔乙已及其所科环境中的其他人都是在封建文化背景下被扭曲变形的人物。本文从“异化”的角度入手,对这一经典文本进行全新观照,并试图探讨鲁迅本人与这篇小说的内在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326.
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界一直强调教育的目的就是教学生"做人".本文认为,简单地讲"做人"是不够的,关键是"做"什么样的人.在迈向民主化与法治化的今日中国,所谓"做人",应该是做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合格的公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327.
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彷徨》通过对20世纪初一部分知识分子在大革命前后的表现的描写,深刻地剖析了知识分子身上的国民性因素,从而构成了鲁迅国民性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知识分子都是时代孤独的舞者,他们在孤独中或毁灭,或呐喊,或彷徨,展现了一代知识分子痛苦的精神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328.
国民性改造是一个沉重而又深远意义的话题。《清议报》从批判奴隶根性、灌输国家思想等几方面进行了国民性改造宣传。它为中国国民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29.
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批判和重建是贯穿一生的重要思想,也是鲁迅思想研究中最具生命力和现实意义的部分.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其个人深刻的人生体验、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思想的影响以及国外特别是日本研讨国民性热潮的启示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30.
鲁迅倡导用新文化运动的时代精神,用"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教育民众,提高民众的觉悟。鲁迅的鞭笞国民性的小说,色调灰暗,格调低沉,冷眼看世界,流露末日情绪,他的取材特点,"取自病态社会,揭出病痛,引起疗救的注意"。本文就鲁迅小说中的"国民性问题"做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