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02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01.
敖福军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6):109-110,125
梁启超从表现、源流、形成原因、后果等多个角度剖析、反省中国人的国民性,他认为中国人的劣根性主要有奴性、无公共心、家族与部落思想浓厚与尚文不尚武等。他对国民性的批判是以现代性为前提的,是全面、理性和相对深刻的。其对国民性的批判不无局限性。  相似文献   
402.
沈从文围绕重造国民性主题展开文学创作,形成了他独特的重造国民性思想。在沈从文看来,重造国民性的目标指向重造理想的现代人和理想的现代民族。从人和民族两个层面,沈从文提出了他对重造国民性目标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403.
受晚清以降“国民性”问题探讨思潮的影响,鲁迅在其小说中以文学的形象展开了对中国国民性问题的“想象”,并企图通过改造国民性来达成他的启蒙主义的目的。可是“国民性”之所以会成为“问题”,一方面缘于晚清以来中国仁人志士急于探寻百多年来落后挨打所造成的“原因”,另一方面缘于西方传教士出于征服东方的目的而有意设置的一种话语“圈套”。以本质主义的视角解读鲁迅小说的国民性问题,我们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挨打,说明中国的文化出了问题了;刘禾以后殖民主义视角解读鲁迅小说中的国民性问题,则认为“国民性”本身就是一个被虚拟出来的伪命题,鲁迅小说中的国民性想象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404.
《国民日日报》是继《苏报》后国内最重要的一份资产阶级革命报纸,它从近代中国屡屡惨败中看到国民的劣根性,对其进行了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并对国民性改造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尽管在理论上和认识上还存在着不足和缺陷,但它为唤醒中国人的新国民意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做了积极的舆论准备.  相似文献   
405.
在《阿Q正传》一文中,鲁迅为何要用一百多字详尽地写阿Q画圆的过程?有人认为鲁迅这样写是因为圆滑是中国国民性特征之一;有人认为阿Q所画的圆圈,不是一个普通的圆圈,而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有人认为阿Q精神胜利法,就是国民希求圆满的象征。  相似文献   
406.
“国民性”改造是五四时期众多启蒙先驱者共同探讨的话题,周作人和林语堂也以“国民性”改造作为他们反抗封建制度与封建文化的思想武器。他们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不仅表现在对“人”的觉醒问题的关注、还表现在对“民主”的欢呼和对“科学”的诉求以及他们的文学观念与实践上。对此问题的研究也为我们研究资产阶级自由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407.
老舍小说幽默艺术的审美心态有其独特的表现。一是“笑的哲人”心态。他强调幽默“首要的是一种心态”,是“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他把幽默视为“看透宇宙间种种可笑”的人生哲学的艺术表现。他采用“和颜悦色”之容,持“心宽气朗”之态来处理幽默艺术,在幽默中寄寓了他深深的同情。二是“改造国民性”救治心态。他忠诚地继承发扬“五四”的优良传统,“感时忧国”,高举思想启蒙之旗帜,以“惋惜”、“规劝”和“爱”作为思想基调,贯串于他的全部创作。  相似文献   
408.
“国民性”是比较教育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其内涵一直是学者争论的焦点。马林森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以“情感”为内核的“国民性”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比较教育的发展,对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做出了贡献,也为今天开展比较教育研究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09.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国民性的影响极大,本文通过探讨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国民性,从中找寻现代教育改革的基石,即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完全背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应站在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基石上以人为本促成教育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410.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精英对国民的启蒙较前进一步走向深入,进入到国民性改造的层面。他们认为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源在于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因而对其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揭露与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民性改造的方向——坚持个人主义,追求独立自主的人格。但这种个人主义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当时中国急迫的救亡背景与中国儒家传统之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