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4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是并行不悖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历史发展表明,爱国主义是在开放、碰撞中获得理性化的。在中国入世的条件下及其融入世界一体化的过程中,我们所关注的不是要不要爱国主义的问题,而是弘扬什么样的爱国主义和如何弘扬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
国际主义设计的垄断发展,会导致设计中民族文化元素的削弱乃至消失,因此设计师必须要关注设计的民族特征问题,作为中国的设计师必须要认识到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的是差异而非差距。只有在设计中坚持世界性、民族性、时代性的有机统一,中国的设计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23.
在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中,应当怎样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向青少年同时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本文从无产阶级爱国主义观的理论依据,道德规范以及它与历史上的爱国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联系与差别等方面论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4.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外交开始脱离孤立主义的传统束缚;20年代.美国致力于在欧洲和亚洲建立一种有利于美国自身安全的集体安全体系;30年代的美国外交也体现了抑制扩张、维护世界稳定的战略意图.由此可见.用"孤立"或"回到孤立"来概括二三十年代美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并不全面.实际上.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外交体现了由孤立主义向全球扩张主义过渡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5.
新世纪初,美国对华外交从寻求基于相互合作和加强沟通的密切关系转向全面的遏制战略,这一战略转变在多方面与美国的自由国际主义外交相冲突,从而形成对华外交实践的悖论。这一悖论涉及自由国际主义学说的自由市场、安全合作、集体解决问题等诸多目标原则,反映了美国对华外交实践的矛盾性。美国自由国际主义对华外交战略是一个不断调适变化的过程,在不断演变的国际格局中寻求对华外交的最佳方案。美国的外交策略无论如何变化,都是为了维护美国主导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并保持美国在该秩序中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26.
在美国从殖民地走向独立的过程中,政治领袖们常常将教育视为国家进步的工具之一.学校和学院成为培养国家认同感和民族统一的理想场所,教育的"功用"与对国家繁荣、安全、和谐的追求紧密结合.美国革命初期,民族领袖们就教育与国家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提议.其中,他们着重考虑了国立大学的提议--即建立一所确保美国立于世界开化国家之列的研究生教育机构.每一个关于国立大学的提案中都包含追求国家独立与清楚认识美国与欧洲的持续联系的深层矛盾.一些人认为欧洲能提供最好的高等教育机会,另一些人则警示国人有可能遭受来自海外的政治和学术"污染".因此.美国独立战争后主要的矛盾就在于留学海外的可知风险.本文认为,1780~1800年间,阻止未来的领导者留学海外的希望是推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27.
现代化理论是冷战背景下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外交政策的核心理念之一.作为一种极富理想主义色彩的外交思想,现代化理论是美国冷战期间外交战略规划的关键环节之一.自由国际主义与现实主义在规划美国外交政策的过程中存在着本质差别,而现代化理论正是传承了美国外交中自威尔逊主义以降的自由国际主义的基本理念.现代化理论成为肯尼迪政府外交政策的重要思想有其必然性与可行性,其在美国外交实践中日益边缘化的命运充分说明美国外交政策作为一种看似正义的理论表达,完全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的实用本质.  相似文献   
28.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苏关系、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全面肯定或基本否定的观点。本文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所披露的大量史料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以1941年4月13日签订的《苏日中立条约》为标界,在此约之前的苏联对华政策遵循了国际主义原则,而在此约之后则逐步推行了一条大国沙文主义、民族利己主义的政策。二战期间的这种中苏关系直接影响到二战后中苏关系的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29.
朱虹 《考试周刊》2012,(79):145-146
《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向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而献身的历史责任感。”为达到这一目的,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十分必要,我认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